相關標簽: | [西藏] |
十三世達賴在軍事上的改革主要是對藏軍的擴充與整編,。在1913年以前藏軍人數約3000,,不少還是老弱病殘者。士兵來源有兩部分,其中1800來自衛(wèi),,1200來自藏,,多數是應服兵役的土地所有人為自己雇傭的替身,。為解決這個問題,,十三世達賴與其顧問強巴丹達、擦絨·達桑贊堆經周密考慮后決定,,在原有藏軍數量上按衛(wèi)地每2崗土地,、藏地每4崗土地各出兵一人的方式擴編1000名⑥,任命擦絨為藏軍總司令,,下設 - 個代本,,代本下依次是如本、甲本,、丁本,、久本等軍職。招聘日本軍官,、俄國軍官各一名分別為日式訓練營、俄式訓練英營教官,,保留原有漢式訓練營,,使藏軍士兵能受到全面的訓練。為培養(yǎng)軍官,,又招聘英國人在江孜建軍官學校,。設立軍械廠,從印度進口設備,,制造槍支彈藥,。同時,,又多次從英印政府那里購買山炮、輕機槍和來復槍等武器彈藥,。1922年,,十三世達賴在拉薩建立警察局,組織了一支警察部隊,,維護社會秩序,。
為籌辦西藏從未有的新興產業(yè)如電力工業(yè)、礦產工業(yè),、郵政業(yè)等,,在1912年改革一開始,十三世達賴即選送4名貴族子弟到英國學習上述產業(yè)技術,,他們學成回來后,,即被委任負責籌辦各產業(yè)。很快建立了拉薩電報局,、雜朵底發(fā)電廠(但礦業(yè)建設卻失?。T谶@之后,,又有多名青年被派往英國學習商業(yè)及其他知識,。到1925年,拉薩電報局擴建為郵電局,,在前后藏設分局,。
在擴編藏軍及建立新產業(yè)時,十三世達賴遇到前所未有的財政困難,,因而從1914年開始向牧區(qū)征收鹽稅,、羊毛稅、皮革稅,,向農區(qū)征收茶稅,。1920年達賴創(chuàng)立一個新機構“財源調查辦事處”,由深通理財的孜本龍夏負責,,該機構很快實行了一套有效的財政改革措施,,極大地增加了西藏政府的財政收入④(p88—89)。1921年,,成立軍餉局,,專門為軍隊籌備資費,該局遵照達賴的旨意,,向班禪的扎什倫布寺要求須負擔藏軍1/4的軍餉,,包括稅30000克青稞、650000盧比的銀錢、2000甑漢地磚茶,,引起班禪極大不滿,,導致班禪 1923年出逃內地事件。在這一時期,,十三世達賴又在拉薩建立西藏第一個銀行,,改革西藏幣制,印制了一批面值不等的紙幣,。
對于發(fā)展西藏傳統經濟產業(yè)十三世達賴也較為重視,,從 1913年起,由達賴簽署每年的政府新年文告都有鼓勵民眾開荒植樹的內容,,予以免征差稅,、土地權、果樹產權歸開墾者的官方承諾,。對傳統的羊毛出口貿易藏政府也加強管理力度,,任邦達倉為藏政府商貿官,統一收購,,統一批售,。茶葉是藏族生活必需品,為解決茶葉供應問題,,從 1913年起在恰曲絨等地試種茶樹,,但最后失敗。在茶葉貿易上,,西藏仍然要依賴內地供應,。
在教育方面,十三世達賴于1912年允許英國人在亞東商代處開設私人學校,,招收藏族學生,。1916年,十三世達賴在拉薩創(chuàng)辦門孜康(藏醫(yī)歷算學校),,招收貴族學生傳授傳統五明之學,。1924年,批準英國盧(e.ludlow)在江孜開辦英文學校,,招收幾十名藏族貴族子弟入學,。但該學校在 1926年被關閉。
在十三世達賴改革的整個歷程中,,有的改革方案得到貫徹和實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不少方案從一開始就遭受挫折,,最終失敗。分析其中因素,可發(fā)現由于改革的參與者的意識,、態(tài)度,、立場、能力,、身份以及參與者人數的社會性比值各不相同,,最后造成改革的不同結果,進而從總體上決定了這場改革的命運或趨向,。
在改革參與角色中,,十三世達賴作為改革的第一號人物,在長達20年的改革中,,他的改革思路包括其中所反映出的政治態(tài)度應有三個時期的變化,,前期(大約從1913年到1920年)達賴的改革思想主要是通過加強西藏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來改變西藏落后、被動挨打的狀況,。他對1841年以來的西藏歷史狀況曾經有過一定的反思,,認為西藏之所以被外人欺侮是因為自身軟弱,同時周圍國家強大,,形成“大魚吃小魚”(原話為大蟲吃小蟲)的局面⑦,。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改革。由于對清朝中央政府極為失望,,十三世達賴在外人挑撥引誘之下產生分離思想和讓西藏完全自治的意向,。進入 20年代后,他的改革發(fā)生變化,,進入中期階段(1920年到1925 年),,由于他原所信任的人這時對他的權力產生威脅,因此他這一時期改革的基點是排除異己,、 加強個人權力,。
相關新聞
編輯:
劉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