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正文 |
|
相關Tag | [文化] |
李明 繪
在當前中國地毯式的城市建設改造中,記憶,,這個并不特別的詞匯愈來愈執(zhí)著地冒出來,,提醒著我們遺忘和丟棄的“罪過”。許多人會問,,城市難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現(xiàn)代愈好嗎,?為什么需要記憶,?難道為了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記憶,就讓我們的城市破破爛爛地堆在那里嗎,?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關于過去和成長的記憶,,城市也一樣,也有從出生,、童年,、青年到成熟的完整的生命歷程,這些豐富而獨特的過程全都默默保存在它巨大的肌體里,。城市對于我們,,不僅是可供居住和使用的場所,而且是有個性價值與文化意義的,。
承載城市記憶的既有物質(zhì)遺產(chǎn),,也有口頭與非物質(zhì)遺產(chǎn),。城市最大的物質(zhì)遺產(chǎn)便是一座座建筑,,還有成片的歷史街區(qū)、遺址,、老字號,、名人故居等,。它們縱向地記憶著城市的史脈與傳承,橫向地展示著城市寬廣深厚的閱歷,,并在這縱橫之間交織出每個城市獨有的個性,。我們總說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實最響亮和奪目的“名片”,,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的歷史人文特征,。
由于城市的不斷改造與擴大,再加上一些不可抗的災難性變故,,可以說,,記憶與忘卻總是如影相隨,城市本身不可能有自覺的記憶,,它需要我們?nèi)ブ鲃拥乇Wo,。保護城市的記憶,決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旅游資源或是什么“風貌景觀”,,而是要見證城市生命從無到有不斷成長的歷程,,使其獨特的地域氣質(zhì)與豐富的人文情感可觸、可感,;也不是為了滿足個人或群體的懷舊情緒,,甚或于只是留下幾個孤立的“風貌建筑”,卻隨手把許多極其珍貴的街區(qū)大片抹去,。這樣的“保護”,,留下來的恐怕只是殘缺的記憶碎片?! ?/FONT>
走在拆舊建新之后看起來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你是否會覺得是在和一群珠光寶氣卻“腹內(nèi)空空”的暴發(fā)戶對話?誰會希望自己的城市成為失憶癥患者,?誰又想成為流浪的孩子而找不到回家的路,?(作者為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
作者:
馮驥才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