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初體驗
1969年10月1日,,第一輛地鐵機車從古城站呼嘯駛出,。經過四年零三個月的緊張施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建成通車了,。雖然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多,,但總算趕在新中國成立二十周年的時候完成了,。那時,,正值北京戰(zhàn)備疏散,,沒搞典禮,,只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幾位元帥先乘為快,。面對這條中國人自主設計施工的地鐵,上至中央領導人,,下至參與地鐵建設的普通工人都百感交集,。
由于是戰(zhàn)備工程,并且在設備調試和管理調度上都缺乏經驗,,在1969年10月通車以后,,地鐵只是小范圍接受參觀性質的乘客。想乘坐或參觀地鐵,,都需要持單位統(tǒng)一領取的參觀券,。
眼看著地鐵修建完成的常華這時候非常興奮,。因為單位發(fā)的參觀券數(shù)量有限,他還特意找一些老同志要了參觀券,。至今,,常華對第一次乘地鐵的感受還記憶猶新,“第一次進地鐵站,,覺得富麗堂皇,。特別驚訝,也特別興奮,。這是咱們自己修建的地鐵呀,!而且當時都知道地鐵是個戰(zhàn)備工程,一旦打起仗來,,我們坐著就可以撤走,,心里可踏實了?!?/FONT>
常華對地鐵站“富麗堂皇”的第一印象,,幾乎是那一時期所有乘客的感受?!耙粋€車站一個樣兒,。大理石鋪地,立柱的形狀,、顏色都不一樣,,燈光的布置也不一樣?!睂τ谶@一點,,今天的年輕人可能無法認同。很多常年乘坐地鐵的年輕人根本看不出分別:“都差不多,,沒什么區(qū)別,。”確實,,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地鐵一期工程的車站確實不太起眼,不論是結構,,還是裝修風格,,都大同小異。但是在40年前的北京,,這種裝修已經可以稱得上“豪華”了,。
其實相比國外地鐵站,我們的地鐵站是比較樸素的,。在地鐵開工典禮上,,鄧小平同志就曾經說過,,“我們的車站要樸素大方,,不要搞莫斯科地鐵那一套”,。今天看,這個總原則非常務實,。有地下宮殿之稱的莫斯科地鐵,,金碧輝煌,每個車站都聘請了著名的設計師擔綱設計,,站內雕塑,、華燈比比皆是,耗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我們的地鐵站雖然儉樸,,但它具備了運營所需的一切要素,至今仍很實用,。
另一位同樣一直關注地鐵施工進展的徐金華不無遺憾地說:“地鐵通車的時候我正在外地當兵,,直到70年代才回北京?!备乇本?,徐金華就專程買票乘坐地鐵,這個他眼看著從隧道修建起來的地鐵,,這時以一種全新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他眼前,。
1971年,地鐵開始售票,,票價只要一角錢,。“有的人甚至在地鐵里來回來去地坐,。第一次沒經驗,,到了蘋果園站中間過不去,只好上來再買票坐回去,。后來長了心眼兒,,坐到八寶山就下車了,還能免費坐對面的車回來,?!碧崞疬@些往事,常華呵呵直笑,。不少外地來京出差的人也專程趕來乘坐地鐵,,地鐵儼然已經成了首都的一個觀光項目。令人唏噓不已的是,,作為毛主席“點將”的地鐵一期工程統(tǒng)帥,,楊勇本人直到1972年才第一次乘坐地鐵,。工程開工不久,楊勇就被“揪”了出來,。但對一手經營起來的地鐵,,他有著割舍不掉的牽掛。
1972年,,楊勇打聽到自己的老部下安謙還在鐵道兵辦公室擔任副主任,,就請他帶領自己乘坐地鐵。安謙后來回憶,,那一次,,他帶著楊勇乘了幾站地鐵,并簡單介紹了些情況,。楊勇始終興致勃勃,,看得出他很興奮。聽說,,后來楊勇又帶著小兒子來坐地鐵,,跑了好多站,他自己當講解員,。
十年通車之路
地鐵一期工程建成后,,一直處于試運營狀態(tài)。那時,,地鐵的主要任務仍是戰(zhàn)備,。1971年至1975年,因執(zhí)行政治任務,,先后3次全線停運,,累計達398天。地鐵通車僅一個月,,1969年11月11日,,萬壽路車站至五棵松車站區(qū)間,因牽引供電系統(tǒng)電氣保護不完善,,曾發(fā)生一次火災,,燒毀兩輛機車,滅火救援時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受傷,。這次事故給剛剛通車的地鐵蒙上了一層陰影。
中央領導人立刻意識到,,雖然我們自主修建了地鐵,,但是車輛調度和管理方面的經驗還很欠缺。周恩來總理在1969年至1973年間,,先后6次針對地鐵的安全問題作出批示,,要求對地鐵的一些具體安全問題,,如漏電、失火,、瓦斯窒息,、上下車失腳、出入口擁擠等都要予以重視,。安全問題如果解決不了,,暫時不忙公開宣布運營。
經過10年的刻苦攻關,,地鐵技術人員對地鐵的供電系統(tǒng)反復試驗,1981年通過專家鑒定,,認為已經基本解決了地鐵主保護系統(tǒng)走電失火的問題,。地鐵一期工程終于經國家批準正式驗收,投入運營,。
此時,,距第一次提出修建北京地鐵,已經過去了32年,。(感謝謝仁德,、王夢恕、譚烈飛,,以及對本文做出貢獻的所有受訪者)(制圖田鳳記者黃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