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問孫:“你從軍中來,,知不知道在揚州守城的史可法是真的死了,,還是活著?”
孫反問洪:“你從北地來,知不知道在松山殉難的洪承疇是真的死了,,還是活著?”
洪承疇狼狽不堪,,急忙下令把孫兆奎殺了。
史可法不簡單,,人雖然死了,,但他的人格力量仍然令敵人膽戰(zhàn)心驚。
此后不久,,洪承疇又遇上了被俘的一代名儒黃道周,,但這次他連開口對話的機會也不曾有,便狼狽而返,。
福建漳州黃道周石齋(黃道周號石齋)先生,,以隆武朝武英殿大學士入江西募兵抗清,,被執(zhí)于婺源(今江西婺源),后來又押解南京,。當時洪承疇任清廷“招討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也駐節(jié)南京。因為黃道周的名聲很大,,道德文章冠于一時,,洪承疇想親自到獄中勸降,庶幾可列青史之榜,。黃道周聞訊,,自然不會給他機會,便手書楹聯(lián)一副于囚室門枋上,,聯(lián)云: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
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這位石齋先生不愧是國學大師,聯(lián)語用諧音,、嵌字的方法,,暗寓“史可法忠”“洪承疇反”的意思,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妙不可言,。洪承疇見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哪里還有臉面勸降,?隨即下令將黃道周處決。黃道周遙拜明孝陵(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馬氏的陵寢),,然后端坐在紅氈上,,神色自若。一弟子請他給家里留下遺言,,他撕開衣襟一幅,,將右手食指咬破,滴血書聯(lián)云:“綱常千古,;節(jié)義千秋,。”
黃道周用血寫下的這個“綱?!焙汀肮?jié)義”,,便是中國儒家文化中最為神圣的兩塊基石,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文化人對反清復明矢志不移,其源蓋出于此,。要說這些人受了朱明王朝多少恩澤,,實在是沒有根據(jù),在此之前,,他們大多“處江湖之遠”,,郁郁不得志。相反,,倒是那些舊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屁股轉得比誰都快。因此,,這些文人祭奠的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張三或李四的王朝,,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并且江南一向是文化人成堆的地方,,當此舊王朝覆亡之際,,江南的文化人自然成了送葬隊伍中最為痛心疾首的一群。當時名滿天下的一些學界巨子,,幾乎無一例外地加入了這個行列,,黃宗羲、顧炎武,、劉宗周,,當然還有我們剛才說到的黃道周。只要大略看一眼這串在中國文化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吊死在煤山的朱由檢也應該感到欣慰了,。
相關新聞
作者:
夏堅勇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