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相關Tag | [明朝] [毛澤東] |
毛澤東稱朱棣“搞得比較好”
明成祖朱棣系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因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死后即由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采納大臣齊泰,、黃子澄等的建議而削藩,以免重蹈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的覆轍,。在此背景下,燕王朱棣身處危殆,于是以“靖難”,、“清君側”為名起兵造反,,在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隨后即皇帝位,,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所謂奸臣,,并滅其族,。
毛澤東在讀清人谷應泰所撰《明史紀事本末》時,仔細揣摩了朱棣造反奪取皇位的過程,,并多有評論。朱棣在與南京對峙的過程中出生入死,,打過許多漂亮的勝仗,,特別是建文二年(1400年)的白溝河戰(zhàn)役(戰(zhàn)場在今河北雄縣),朱棣將李景隆等率領的勤王之師打得大敗,,使其“委棄器械輜重山積,,斬首及溺死者十余萬”。但在隨后的東昌戰(zhàn)役中,,朱棣驕傲輕敵,,結果被盛庸等擊敗,被擒斬萬余人,,“燕兵大敗,,遂北奔”。當時朱棣身處重圍,,左沖右突,,奮力死戰(zhàn)才得以逃脫。毛澤東在對比了兩次戰(zhàn)役之后評論道:“白溝河大勝之后,,宜有此敗,。”這就是說,,朱棣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注定會有閃失。我們知道,,毛澤東曾多次告誡軍事將領不要“犯大勝之后驕傲的錯誤”,,想必是從中得到過啟發(fā)。
朱棣后來重整旗鼓,,千里奔襲,,竟然兵臨南京城下。建文帝多次派人前往朱棣大營,許以割地求和,。但朱棣不為所動,,口口聲聲要捉拿“奸臣”,顯出咄咄逼人的架勢,。毛澤東讀至此寫道:“始終以索戰(zhàn)犯為詞,,使南京無法答允?!毖韵轮?,朱棣是有意將矛盾尖銳化,以遂其奪取天下之志,。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實際上是孤軍深入,帶有相當?shù)拿半U性,。這時如果朱允炆棄城而走,,作戰(zhàn)略轉移,不見得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墒欠叫⑷娴热司篃o半策匡時艱,“唯剩一死報君王”,。方孝孺以名節(jié)自勵,,一心想以死留名千載,實際上形同愚人,。朱棣令其草即位詔不果,,威脅道:“你不怕滅了你的九族嗎?”哪知方孝孺說:“滅十族又何妨,!”結果陪方孝孺去死的親戚,、學生竟達800多人。毛澤東對這位智謀不足,、呆滯有余的書生沒有什么好印象,。據(jù)陳伯達回憶,他有次向毛澤東推薦方孝孺寫的《深慮論》,,毛澤東說:“他自己的命運怎么樣,?他自己的命運都慮不到,還談什么深慮,?”
朱棣登上皇位后不久遷都北京,,并屢次北征。在其治下,,幅員之廣超越漢唐,,受朝命而入貢者幾達三十國,,可謂武功赫赫,威震殊俗,。特別是他遷都北京更是明智之舉,。南京這座城市,曾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等王朝在此建都,,最長的東晉也不過103年,,其他都屬短命王朝。朱棣遷都北京奠定了明朝近300年的基業(yè),,其雄武之略不減其父,,所以毛澤東稱贊朱元璋、朱棣父子在位“搞得比較好”,,同屬于有作為的皇帝。
作者:
胡長明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