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相關Tag | [明朝] [毛澤東] |
高啟的同鄉(xiāng),、清代乾隆進士沈德潛編定《明詩別裁集》,,其中共收錄高啟詩21首,,并聲稱“集中所存皆最上者”,。筆者反復查找,,其中沒有收入上述這首詠梅詩,,可見毛澤東,、沈德潛雖都是詩人,,但審美眼光、選詩標準卻有差別,。沈德潛強調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眼界拘于“宗旨”和“規(guī)格”,而毛澤東則推崇胸襟和神韻,故能駕沈德潛而上之,。
李攀龍是山東濟南人,,明代嘉靖年間被推舉為詩壇領袖,官至河南按察使,。李攀龍胸羅萬卷,,才思勁鷙,為人十分簡傲,,居鄉(xiāng)期間構白雪樓,,“賓客造門,率謝不見,,大吏至亦然”,。其論詩力挺盛唐,認為“詩自天寶而下,,俱無足觀”,,創(chuàng)作則“務以聲調勝”。李攀龍的詩學成就,,在當時及以后均有爭議,,褒之者如王世貞等推崇過盛,而貶之者則務求使之體無完膚,。沈德潛的《明詩別裁集》收錄李攀龍詩詞共35首,,認為其古樂府及五言古體臨摹太過,而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則“高華矜貴,,脫棄凡庸”,。
毛澤東多次提到過李攀龍。據(jù)臧克家回憶,,“文革”前夕,,毛澤東曾在約他談論詩詞時說過:“他們給我弄了部《明詩綜》來,我覺得李攀龍有些詩寫得不錯,?!闭\如毛澤東所言,李攀龍的一些詩作獨出機杼,,耐人尋味,。如他寫的《平?jīng)觥芬皇祝骸按荷挆l白日斜,平?jīng)鑫鞅币娞煅?。惟余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宛馬如云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jīng)鬢有華?!痹娭袑⑷怙L光與人生感喟融為一體,,殊為難得。還有一些詩句,,如“吳下詩名諸弟少,,天涯宦跡左遷多”、“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也皆意境悠長,,啟人遐思。據(jù)周士釗回憶,,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澤東曾戲改杜甫、李攀龍的詩作譏嘲林彪,。李攀龍的《懷明卿》一詩寫道:“豫章西望彩云間,,九派長江九疊山。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憔悴侍臣顏,。”毛澤東將最后一句改為“秋風怒在叛徒顏”,,以示他對林彪的唾棄,。
除高啟、李攀龍之外,,毛澤東評點過的另一位明代詩人是楊繼盛,。楊繼盛(字椒山)為河北保定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曾任兵部武造司等職,。楊繼盛為人剛直,,尤憎惡嚴嵩,,曾上疏劾嵩十大罪,因此被禍,。其絕命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楊繼盛的詩學成就雖不能與高啟,、李攀龍相比,,但其詩作少而精,。眾所周知,李大釗烈士曾說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殊不知這句話的原創(chuàng)者就是楊繼盛,李大釗不過是將“辣”字改成了“妙”字而已,。清末民初學者陳田撰《明詩紀事》,,收錄了楊繼盛的一首送別詩:“一上離亭幾度愁,十年塵夢嘆沉浮,。悠悠月笛山城夕,,漠漠寒云江樹秋。作客南來俱萬里,,送君北去自孤舟,。他鄉(xiāng)正有思歸興,況復征旌出石頭,?!?/P>
1959年夏,毛澤東曾與梅白在廬山談詩,,他念道:“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苯又銌柮钒祝骸澳銜缘眠@是哪個的作品,?”梅白說:“是不是明代楊繼盛的詩?”毛澤東高興地笑了:“是的,,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這兩句,,并照此去做,。這幾十年的體會是,頭一句‘遇事虛懷觀一是’,,難就難在‘遇事’這兩個字上,,即有時虛懷,有時并不怎么虛懷,。第二句‘與人和氣察群言’,,難在‘察’字上面?!臁皇且话愕牟煅杂^色,,而是要虛心體察,這樣才能從群眾中吸取智慧的力量,。詩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詩。這一點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處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的精品?!?/P>
作者:
胡長明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