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最久遠茶葉和明清紫砂壺在杭州展出
(嚴利人)由中國茶葉博物館與福建漳浦縣博物館聯(lián)合推出的《閩南功夫茶俗與紫砂壺展》現(xiàn)正在浙江杭州展出,包括了明清至民國出土及傳世茶具一百一十二件,,以及明萬歷年間和清乾隆年間的兩大古茶樣,。王文徑說,,這個…
中國新聞網(wǎng)
北京日報:挖掘機下摧毀,、流失多少珍貴文物
金中都大安殿,、清代百米御道、元明清瓷片……這些本應流傳下來并傳達更多信息的地下文物,,已經(jīng)被湮沒在施工建設的挖掘機下,。2007年11月,北京西站南廣場地下車庫工程施工,,挖掘機司機發(fā)現(xiàn)古墓之后將其重新掩…
北京日報
考古豈是挖寶,?盤點當代考古發(fā)掘中的種種失誤
早期的考古現(xiàn)場不會就地建造遺址博物館,那時把文物從出土地點移送到庫房或博物館,,便是考古工作完成的標志之一,。原來,在清理槨室時發(fā)現(xiàn)一壁塌方,,泥土壓迫壁板向前傾斜,,壓住了兩根槨室底板,無法將之取出,。
解放網(wǎng)-解放日報
湘軍名將胡林翼家族墓接連被盜 2009年又遭破壞
昨日,,胡林翼第五代孫帶領記者到胡林翼家族墓群,講述當時被盜的情形,。曹偉告訴記者,,當年古墓遭盜時,警方雖抓了幾個嫌疑人,,后因“證據(jù)不足”被釋放了,,從此就不了了之。對于2006年古墓群被盜后,,村民傳聞挖…
紅網(wǎng)-瀟湘晨報
湖南沅陵發(fā)現(xiàn)明朝"寡婦鏈"古棧道(圖)
近日,,湖南沅陵縣文物普查人員在沅水北岸五強溪鎮(zhèn)夸父山村的河邊陡峭山壁上發(fā)現(xiàn)了一條建于明朝時期,殘長約2公里,寬0.6-1.0米的寡婦鏈古棧道,?!肮褘D鏈”,是當年沅水流域駕船上險灘纖夫攀爬的一條鐵鏈,。
紅網(wǎng)
重慶花百萬保護明玉珍墓 排危改造后春節(jié)前開放
15日記者從江北區(qū)獲悉,,《明玉珍睿陵排危搶險改造工程相關事宜的請示》方案已通過該區(qū)常務會,,將市、區(qū)相關部門將投入142萬元對明珍墓實施排危改造,。經(jīng)初步測算,,整個工程需要資金142萬元,市局承擔的排?!?/p>
重慶晨報
廣州大嶺村復古引爭議 明清石匾被棄亂石堆
番禺大嶺村,廣州惟一的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最近,,番禺石樓鎮(zhèn)政府撥款2000萬元,對該村進行全面復古整治,,以恢復明清嶺南古村落面貌,,預計明年亞運會前完工。對文物修復有深入研究的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
中國文化報
太湖成因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屬隕石沖擊坑
近日,,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王鶴年,、謝志東、錢漢東三名教授找到了太湖屬隕石沖擊成因的關鍵性證據(jù),,并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質學報》發(fā)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學者們就…
新華日報
內蒙古破壞秦漢長城者被刑拘 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秦漢長城被損毀案(本報10月31日曾報道)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和田某某于12月5日被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呼和浩特市科考礦業(yè)公司探礦…
中國青年報
河北定窯遺址發(fā)掘揭四大謎團 創(chuàng)燒年代初定中唐
河北省曲陽縣官方十四日晚間透露,,此間為期三個月的中國定窯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結束,。從事定窯研究三十余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認為,此次窯爐,、作坊遺跡及瓷片的發(fā)現(xiàn),,基本確定了北宋早期定窯最精美器物的生產(chǎn)…
中國新聞網(wǎng)
是不是“曹操墓”:權威專家論證安陽出土文物
在河南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已挖一年之久的古代墓穴,,近日被曝為“曹操墓”,,引起廣泛關注,。昨日,國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結論須由河南省文物局的下屬單位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出…
成都商報
追問3萬多處文物消失背后的缺陷
新西蘭中文《先驅報》日前刊文說,中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是3萬多處在冊文物消失了,。最主要和最關鍵的是要迫切修復當下中國人與文物之間的文化情感,恢復文化記憶,。要迫切修復當下的中國人與文物之間的文化…
中國新聞網(wǎng)
雙流發(fā)現(xiàn)商周遺址 古蜀國都城可能在牧馬山
南宋史學家羅泌所著的《路史前紀》有這樣的記載:“蠶叢縱目,,王瞿上。日前,,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雙流縣文物管理所舉行專題論證會,,首次公布歷時5個月的考古調查結果,,古籍文獻中的…
四川日報
韓媒:東亞人源自東南亞 日本祖先經(jīng)朝鮮遷移
據(jù)韓國媒體消息,一項國際基因多樣性研究結果表明,,東南亞是東亞人的起源地,,日本人的祖先是經(jīng)過韓半島(朝鮮半島)遷移到日本的,。在地理位置和使用語言方面,亞洲民族的遺傳多樣性,,從南到北逐漸減少,,表明東南亞…
中國新聞網(wǎng)
安徽出土清代干尸須發(fā)俱在 4天后只剩下骨架
12月3日,全椒襄河鎮(zhèn)邱塘村,,一座山崗上,,一臺推土機正在平整土地。據(jù)了解,,12月3日自古棺第一次被打開后,,這具沉睡了200多年的干尸受到了急速氧化,已變黑腐爛,,目前頭部和軀干已變成骷髏和一副骨架,。
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沈陽專家復原“龍袍干尸”真容 破解歷史謎案
沈陽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教授趙成文最近成功復原了北京石景山“龍袍干尸”面貌,從而解開了清代男尸著龍袍,、盤發(fā)髻等歷史謎團,。趙成文8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為查明“龍袍干尸”的身份,,參與破解“龍袍謎案”,,他應邀…
新華網(wǎng)
4人挖掘疑似清代古墓 石墓堅固8小時沒挖開
12月5日早晨6時許,敘永縣江門鎮(zhèn)青云村的山區(qū)小路上,,4名滿身泥土,、背著鋼條,、鐵鏟的人,正忙著趕路,。目前,,涉嫌盜竊的黃某、羅某,、汪某,、童某4人分別被敘永警方處以拘留10日并處罰金五百元。
四川新聞網(wǎng)
探秘中國首個隕石撞擊坑:井水浮油黑土能燒
在11月30日出版的《科學通報》54卷22期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化所陳鳴等人發(fā)表論文《岫巖隕石撞擊坑的證實》,,證實(遼寧)岫巖發(fā)現(xiàn)我國第一個隕石撞擊坑,該項研究填補了我國領土上這類獨特地質構造形跡的…
人民日報海外版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3萬多處在冊文物消失
新西蘭中文《先驅報》日前刊文說,,中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是3萬多處在冊文物消失了。最主要和最關鍵的是要迫切修復當下中國人與文物之間的文化情感,,恢復文化記憶,。
中國新聞網(wǎng)
民國"后土之神"石碑現(xiàn)身青浦 在上海屬首次發(fā)現(xiàn)
昨日,青浦區(qū)一塊民國年間的石碑由上海歷史博物館帶回收藏,,這是上海首次發(fā)現(xiàn)的刻有“后土之神”的石碑,。昨日,上海歷史博物館專家同時還確定了另兩塊清代石碑的研究價值,由于石碑用作鄉(xiāng)間水溝津梁,,并且體積較大…
解放軍報
探訪楚長城遺址:方城夏路上的重要文化遺存
按照計劃,,在11月18日走完了方城境內的夏路以后,,19日,我和方城縣長城考古專家邢罡先生,,方城縣文物局負責人,、考古專家李迎年先生,方城縣編委辦主任,、作家熊君祥先生及文史專家賀金峰先生一道,,來到小關口…
大河網(wǎng)-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