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中日關系] [甲午戰(zhàn)爭] [清朝] |
日本人“反滿”的策略無疑是有效的,。11月初,日軍進攻大孤山,,諜報說當?shù)鼐用褚阉纳⑻油?,日軍隨即將一名原籍大孤山的清軍俘虜孫某釋放,要求這位“親眼看到了大日本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戰(zhàn)俘,回鄉(xiāng)宣講日軍“恩德甚多”,,“孫某感泣俯伏,,謝恩而去”。隨后,,日軍進入大孤山,,孫某率家人和鄰居們跪迎,說:“大王到來,,愚民等焉能不歸順,?” (第十三編)此類記載在洋洋五十卷《日清戰(zhàn)爭實記》中頗多出現(xiàn)。我們固然可以質疑其中的夸張成分,,但即使晚至二戰(zhàn),,在日軍進攻河南的戰(zhàn)役中,當?shù)孛癖娨廊蝗浩痦憫哲?,而向平時殘民以逞的“國軍”發(fā)起攻擊,。
1895年3月,中日戰(zhàn)事進入尾聲,,馬關談判剛剛開始,,日本陸海軍乘勝攻擊臺灣。根據宗方小太郎的隨軍日記記錄,,漁翁島當?shù)匕傩张纱怼扒皝戆蟊Wo,,因言語不通,,故書‘仁義之師’與之”。次日,,百姓代表再次前來,,“哀求寬大施恩,垂憐拯救窮民流離之苦,,稱我為大明國大元帥云,。”這樣的記載,,對今日的華人而言依然是相當震撼的:即使在荒遠如此的小島上,,日本軍隊也被中國百姓當作“反清復明”的光復大軍,足見日本的宣傳攻勢是何等地深入人心,,也足見日本利用中國滿漢民族矛盾的成功,。
這一年稍晚,一群海外華人求見日本駐廣州領事,,要求日本人為他們在廣州將要舉行的暴動提供幫助,,與遠在東北、華北節(jié)節(jié)勝利的日軍遙相呼應,,遭到日本婉拒,。暴動在沒有日本人直接支持的情況下開展,遭到慘敗,。暴動的領袖事先得知了清廷即將鎮(zhèn)壓的消息,,在最后關頭滯留海外,沒有進關,,他的名字叫孫文,,又稱孫中山。在后來的電視劇中,,一名叫陸浩東的暴動者,,為了取回他設計的暴動旗幟,而在最后一刻被官軍擊斃,,他披裹在身上的那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后來成為民國的國旗,只是,,民國史家在敘述這段被稱為“廣州起義”的革命歷史時,,不再提及革命者與日本的親密關系。
十三年后,,1908年,,日本軍火走私船“二辰丸”(Tatsu Maru)號在澳門海面被大清水師截獲,引發(fā)日本和葡萄牙當局激烈反彈,清廷無奈下被迫妥協(xié),,此事激起近代史上第一次民眾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抵制日貨行為,。同樣的,后世史家在盛贊此類“革命”行動的同時,,卻矢口不提起因是日本為革命黨走私軍火,。(二辰丸事件詳見拙作《抵制日貨:購買力筑就新長城》,本刊5月下)
在近代民族主義發(fā)軔之際,,中國就這樣再三地被置身于看似極端荒謬的民族定位之中:誰是我們的敵人,?誰又是我們的同胞?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