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課改] [高考改革] |
作者:和菜頭
中學語文教科書的名字從國文而變國語,從國語而返回國文,,最后定為語文,,經歷了清朝、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朝代,。從名字的更迭上就能看出中學語文教科書并非一成不變,,尤其是進入近代之后,,這種變化尤其顯得劇烈,。最近北京中學語文教科書的重新編訂,再次引發(fā)了爭議,。令人遺憾的是,,事情竟然被總結為:金庸上位,魯迅下臺,。本來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經過這種簡單粗暴的總結,居然變成了粉絲之爭,,實在是讓人遺憾,。而從德國遠道而來的顧彬,也加入粉絲陣營,,讓魯金進行一番PK,,落了下乘。
兩群粉絲高舉著偶像的頭像爭奪中學語文教材的版面,,這說明修訂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金庸和魯迅之間做選擇題,看似是經典和通俗之爭,,大師和大匠之爭,,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之爭,但是都和語文教科書關系不大,。因為爭論的焦點還是在“用”的層面上,,而不是“美”的層面。
魯迅的文章深刻,,雜文如投槍匕首,。金庸的小說文白混雜,千頭萬緒,,繁而不亂,。而如果把進入中學語文教材看作是范文示例,,那么爭論就在所難免。所謂范文,,意思是學生可以精讀臨摹,,寫出類似的文章來,因此就提升了個人的中文水平,。然而,,這聽起來更像是一種一廂情愿的幻想。因為從我們日常生活所見,,哪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能做演講,能寫好文章的人又有幾個,?甚至是把一件事交代明白,,把一個留言條寫清楚的,又有幾人,?
所以,,一個民族可以具有較高的文教和識智水準,但是很難做到絕大部分人都有某種寫作水平,。魯迅的雜文,,金庸的小說,都不是普通大眾所能寫就的,。若以他們的作品為范文,,還不如學習一下怎么寫借條、請假條,、留言條,、合同文本。很多人一輩子不需要寫一次雜文,,更別說是小說,。在“用”的層面上,中學語文教材是真正的高標,,下面站了無數行動上的矮子,。
不能希望人人都使用投槍匕首,大慈大悲千葉手,,但是可以做到能夠欣賞,。學習中文,應該是學習中文之美,??梢詻]有大量的作家,但是不能沒有無數懂得欣賞的讀者,。創(chuàng)造優(yōu)美中文的人是少數,,但是需要大多數人能欣賞和領略各種中文之美,,這樣才能使得中文的美得以保存和流傳。中文里有所謂“知音”一說,,有知音在,,那么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就不至于斷滅,中文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也才有存在的基礎,。
中學語文教材應該去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中文的審美和鑒賞能力,,讓學生欣賞到中國人如何用母語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如何用母語表達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并在這無數種問題中見識各種中文表達法,,它們又是如何體現了中文的精當、簡潔和力量,。只有這樣,,中學語文教材才可以說是“教中文”,而不是教語法,,教中心思想,,教寫作技巧。最后培養(yǎng)出一票又一票應用文不能寫,,文章不能讀的蛋頭學生來。目前的思路與不可言說的體制不改變,,換誰的文章進入課本都不成,,金庸也救不了語文教科書。
和菜頭(云南 專欄作家)
輿論關注課改:
背景新聞:
編輯:
李新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