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課改] [高考改革] |
據報道,,從今年秋季新學期,,全國又有北京、陜西,、湖南等5個省市高一新生進入新課程實驗,,至此,全國已有15個省,、市,、自治區(qū)成為新課程實驗省份,約占全國高中總量的50%,。
在改革者認為“本次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力度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教育變革,,其核心在于通過變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時,,一些地區(qū)新課改的教學內容卻引起了廣泛爭議,,如北京教材用金庸的《雪山飛狐》替代魯迅的《阿Q正傳》,浙江開設《通用技術》課程要求學生學會修馬桶并必須通過會考,。
有關課改的爭議勢必還會繼續(xù)下去,。除了課改內容,值得關注的還有課改與今后高考,、升學的關系,。如果高考指揮棒不變,教考不分離,、招考不分離,,依舊以統(tǒng)一高考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作為高校錄取學生的依據,,那么新課改的效果難免將打折扣,。
分析過去三年已經進行新課程實驗地區(qū)的教學,亮點不少,。比如,,新教材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很多題型是綜合性的,,課堂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允許學生跨班選課;考試方式也更為靈活,,筆試以外還采用論文,、調研報告、作品等多種形式,,成績以學分計算,;推行成長記錄、綜合素質評定,,高中生拿到的新成績單不再是一份學科成績加上一份教師評語,,還增加了學生基本情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績,、獲獎情況,、身體情況和考勤情況等等。
這樣的教學如果對應于多元的高考錄取標準———高校結合中學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中學平時成績,、中學社區(qū)服務表現、大學面試考核成績對學生進行錄取———顯然將鼓勵學生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做到較為全面的發(fā)展,。但是,在現行的高考錄取制度中,,除了少數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大多數高校是不與學生見面的,也不看中學平時成績,、社區(qū)服務表現,,而是以統(tǒng)一高考成績作為標準?!暗鸵环忠膊荒茕浫 钡囊?guī)則,,既體現了現有錄取制度的“分數公平”,也反映出這一制度對學生分數之外的能力與素質的漠視,。
毫無疑問,,高考錄取制度不改,學生,、家長以及學校老師關注的,,仍然是統(tǒng)一高考的重點科目、考試范圍,,以及每門課程的具體分值,,而對學分制,、選修課,、社區(qū)服務,難以感興趣,。在過去的中學教學中,,也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可是,,語,、數、外等科目,,不就逐漸發(fā)展成了高中學習的“重中之重”嗎,?有理由懷疑,一些為了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而開設的課程,,最終將成為新的應試教育。
新課改地區(qū)的家長和學生,,眼下十分關心的問題是“新課改會不會影響今后的高考,?”有關方面的答復說,“高考試卷是省內自主命題,,一定會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這似乎給家長和學生吃了一顆“定心丸”,,可卻給了我們更多的憂慮———戴著應試鐐銬的新課改,能在多大程度上變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呢,?
要使新課改取得成功,,筆者認為,應當進行高考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起多元錄取體系,,對學生進行多元綜合評價。這包括,,改目前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統(tǒng)一高考,,為社會考試機構舉辦的學業(yè)水平考試,這樣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可以有多家多種,,并一年舉辦多次,,由大學、高中生自主選擇,,并在選擇中促使考試機構的競爭,,這既可避免教學完全圍著考試轉的情況,也可使考試評價更為科學合理,;改目前按統(tǒng)一高考成績錄取學生的錄取制度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高中生中學的表現,選修了哪些課程,、這些課程的難度如何,、獲得的成績如何,參加了哪些社區(qū)服務活動,、有哪些創(chuàng)新科技成果,,也是高校考察的重要內容,,如此,,才能使對學生的考核評價綜合化、動態(tài)化,、持續(xù)化,。
高考恢復三十年來,課程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伴隨著課程改革,,應試之風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便是沒有對高考制度進行根本改革,。而當前進行高考制度改革,正受到教育公平問題的困擾,人們擔心高校無法公平公正地行使招生自主權,。這使高考改革陷入困境,,如果不打破這種困境,在現有體制中,,進行包括課程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其實都難有大的作為。
文本來源:北京青年報
輿論關注課改:
背景新聞:
作者:
熊丙奇
編輯:
李新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