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3 18:52:36 鳳凰歷史 伊斯坎德爾
日本軍國主義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因為中國人在14年抗戰(zhàn)中死傷慘重,,面對日本的進攻,,除了用人命去填,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國民革命軍更是在戰(zhàn)爭前期被打殘了,,一直到抗戰(zhàn)結束都沒恢復元氣。整個戰(zhàn)爭過程中被壓制的狀態(tài),,讓今天逐漸強大起來的中國怒火中燒,。
而美國人在中途島之后,一路花式吊打日本也算是給中國軍民出了一口氣,。雖然可惜沒能親手終極舊日本,,但是結果終究還是讓憋了一口氣的中國人喜聞樂見。但是也有不少人埋怨美國,,如果他們不是光顧著賣軍火,,提早幾年參戰(zhàn),那么可能就沒日本什么事情了,。
而眾所周知導致美國參戰(zhàn)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珍珠港事件,,那么如果沒有這次事件,美國會參戰(zhàn)嗎,?
1939年亞太地區(qū)的世界形勢圖
珍珠港事件前日本與西方的外交關系
說起戰(zhàn)前局勢,,很多人以為日本是非常風光的,畢竟所謂的“大日本皇軍”在中國戰(zhàn)場勢如破竹,,東南亞的西方勢力也被日軍打得七零八落,。但是日本卻是有苦自知:他們這個時候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因為到了二戰(zhàn)戰(zhàn)爭已經不是過往的那種二維的戰(zhàn)斗了,,而是海陸空的三維戰(zhàn)爭,。因此,對于各種資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非常強烈,,而日本海陸兩軍也分別制定了“南進”和“北進”兩套戰(zhàn)略。而隨著“北進”被蘇聯挫?。ㄔ斍榭煽赐谖恼隆都僭O歷史·二戰(zhàn)日本如不采用南進戰(zhàn)略能改變戰(zhàn)局嗎?》),日本徹底把戰(zhàn)略重心南移盯上了老歐洲的殖民地,。
早在1935年,,日本就對荷蘭控制下的東印度群島垂涎三尺,作為列強中最弱的荷蘭,,卻坐擁無比豐富的石油儲備,,簡直天理難容!而荷蘭人也不是傻瓜,,對日本的狼子野心早有預防,。為此聯合了英美和中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此外,,鐵礦和鋼鐵這種戰(zhàn)略物資更是禁運重點,。日本媒體取這四個國家的英文首字母,將其稱之為“ABCD”包圍圈,。
由于日本的石油八成依賴進口,,于是日本海軍上將高橋三一表示和美國撕破臉是必要的。①
蔣介石與史迪威
不過日本雖然瘋狂,,卻絕不愚蠢,,他們很清楚地意識到雙方在工業(yè)、人口,、科技上的絕對差距,。因此日本的軍事戰(zhàn)略目標是打一次“有限戰(zhàn)爭”,以重現他們在甲午戰(zhàn)爭和日俄戰(zhàn)爭中的輝煌,,迫使美國承認日本在亞洲地區(qū)的霸權,。
那么對于新晉列強日本的狼子野心,昔日在全球橫行霸道的西方列強是如何回應的呢,?
淪為紙老虎的列強
很多人對歐美列強的印象,,多是停留在19世紀中后期,那個在中國橫行霸道,,目中無人的樣子,。可是到了20世紀,,一切都變了,,不是他們變弱了,而是大時代的改變由不得他們如此了,。在過去只有富有的男性公民,,才有投票的權利,因為只有他們可以輕松負擔起投票的稅收,。在美國的馬塞諸塞州,,投票稅甚至可以占據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②因此當清政府的一口通商政策侵害到英國商人的利益的時候,鴉片戰(zhàn)爭就是注定的了,。
但是到了20世紀初,,普選制度出現了,政府的組建不再是10%的人口決定了,。與有著各種利益糾葛,,或者秉承著極高理想的精英階層不同,普通民眾一般只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偏偏不久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又讓整個西方的厭戰(zhàn)情緒高漲。也正是這種情緒,,讓二戰(zhàn)前夕的英法對納粹選擇了妥協,,最后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
1917年的路易斯安娜投票稅收據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這種情緒更為嚴重,。
因為大洋的隔絕,和歐洲大陸不同,,無論是什么樣的勢力,,一般都不會把目標瞄準美國本土,哪怕是日本,,也就是想要搶奪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地盤而已,。因此,當墨西哥這個家門口唯一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敵人被放倒之后,,美國就迅速轉入了“不干預主義”,。雖然之后由于納粹占領法國等緣故,讓美國感到了強烈的不安,,導致1940年的民調顯示,,有67%的美國人認為德國的勝利會對美國造成威脅。大約有71%的美國認為應當對年輕人進行強制軍事訓練,。到了1941年有72%的美國人認為,,打倒納粹比讓美國遠離戰(zhàn)爭更加重要。
有意思的是,,雖然民眾一改態(tài)度,,堅持對納粹進行防備甚至是打擊,但是由于美國間接選舉的特性,,導致珍珠港事件之前,,國會中的“不干預主義”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他們甚至威脅彈劾主戰(zhàn)的總統羅斯福,。同時,,德國移民也在努力阻止祖國和母國的開戰(zhàn),。羅斯福總統一表露出對德開戰(zhàn)的意思,,就導致1940年總統選戰(zhàn)中沒了7%是選票,,其中大部分的選票是在德裔移民的社區(qū)丟的。當然,,隨著美國人對納粹本質的進一步了解,以及國會中的不干預主義慢慢地消退,,美國正式參戰(zhàn)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不干預者的游行
并且,即便是持不干預想法的那部分美國人,,他們所敬畏的,,也是一戰(zhàn)中交過手的德軍,而非在此時和美國僅僅只是摩擦的日本,。羅斯福政府最初的戰(zhàn)略也僅僅是希望通過和其余三國合作封鎖日本,,迫使其退出軸心國集團而已。至于戰(zhàn)爭,?不好意思美國在這方面比已經沒了牙的老歐洲更慫,,選民們也不會為了其他國家或者是資本家的利益,而讓自己的兒子上戰(zhàn)場,,除非他們相信戰(zhàn)爭真的會威脅到他們,,例如納粹德國。
雖然由于不干預主義和心向故國的德國移民的阻攔,,讓美國無法直接參加二戰(zhàn),。但是對歐洲的物資援助,確實很早就開始了,,援助對象甚至包括意識形態(tài)的死敵蘇聯,。為此,美國的護航艦隊早就在1939年就和德國的潛艇部隊交戰(zhàn)了,。④
U型潛艇炮擊一艘被魚雷擊中的商船
日本通過作死成功將戰(zhàn)火燒到自己身上
既然美國一開始的目的僅僅是想要除掉納粹德國,,同時逼迫日本離開軸心聯盟,那么日本是否會愿意如此呢,?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的策略,對于一般的國家而言確實會有效,。面對一個根本沒希望獲勝還愿意和你講道理的對手,,最明智的選擇無疑是把手縮回去,哪怕是另覓良機也不失為上策,??上У氖?,昭和時期的日本,自上而下彌漫著一股濃郁的“搞事不嫌多”的作死思想,。因為當時日本的階級已經固化,,大量的社會資源被皇室為首的豪門大族所占據,偏偏因為意識形態(tài)問題,,普通日本人對這個社會的吸血鬼沒有辦法,。如果是在經濟景氣的明治、大正年間這些都還好說,,偏偏此時的日本經濟完全不行了,,一般民眾甚至連飯都吃不飽,要想出人頭地,,唯有從軍,。可以說到了這一步,,日本的軍部大暴走,,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連明治老臣西園寺公望都被日本軍中激進的皇道派列為刺殺目標,,其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亞利桑那號被日軍擊沉后大火燒了兩天
于是日本選擇了一條軍事冒險的道路,希望通過偷襲珍珠港解決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在美國戰(zhàn)斗潛能被挖掘出來之前和美國簽訂和平協議,。不過老天不會坐視日本這樣一個國家得意下去的,美國的航母正巧不再珍珠港,,為未來的戰(zhàn)斗保留了火種,。通過保存的航母,美軍扛過了日軍的“一波流”之后,,戰(zhàn)爭潛力全開的美國迅速扭轉了局勢,。最終,在東亞不可一世的日軍,,在太平洋被美軍打了個1比20,,哪怕是硫磺島這樣擁有堅固防御工事的戰(zhàn)役,戰(zhàn)損比也有1:8,。
結語
現在我們能夠給出結論了,。
如果沒有珍珠港事件的話,日本是可以相對體面地退出戰(zhàn)爭的,,但是美國一定會對德國宣戰(zhàn),,事實上,實際的戰(zhàn)斗早已在大西洋打響了,。不過,,日本必須卷入這次戰(zhàn)爭中,,因為戰(zhàn)爭是貧富差距巨大而且階層固化,導致從軍打仗成了日本底層民眾唯一的出頭路了,。凡事希望給日本高漲的戰(zhàn)爭熱情降溫的明智政客,,無一例外遭到了刺殺。
因此珍珠港事件和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可以說是必然的,。而日本最后更是東京燒盡,,兩市核平,真是何苦來哉,。
當然,,被美國揍了之后,日本的貧富差距問題反而成了世界楷模,,其基尼指數全球數得著得低。
或許這也是老天給日本的一次機會吧,。
①<Japans desperate gamble>
②<The Taxation of Property and Income in Massachusetts>
③<Vote in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as 373 to 50 in favor of war>
④<Admiralty pleads for ships, men to wage 'Battle of the Atlantic>
責編:馬鐘鸰 PN018
講述不為人知的歷史
鳳凰歷史出品
用歷史照亮現實
微信掃一掃
2017-08-06 13:45:560
2017-07-28 13:23:580
2017-07-21 11:24:400
2017-07-14 11:44:330
2017-07-09 14:14:530
2018-07-16 11:140
2018-05-22 16:250
2018-05-03 20:500
2018-05-03 20:400
2018-05-03 20:280
2018-12-26 18:230
2018-12-20 18:200
2018-12-17 17:110
2018-12-11 16:130
2018-12-07 13:280
2018-12-30 20:030
2018-12-30 16:320
2018-12-30 16:310
2018-12-30 15:320
2018-12-30 14:520
2018-12-04 10:410
2018-12-01 11:450
2018-12-03 13:390
2018-11-30 01:020
2018-11-27 20:030
2018-11-30 17:160
2018-12-01 16:230
2018-11-27 07:160
2018-11-26 13:530
2018-10-18 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