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述事 > 正文 |
|
嘉慶至清末,八旗軍逐漸演變成??繃夜B(yǎng)的社會救濟組織,,失去了起碼的戰(zhàn)斗能力。1799年清軍在鎮(zhèn)壓白蓮教大起義時,,曾一度把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健銳營和火器營派往前線,,結(jié)果因軍紀敗壞,不聽約束,,未及投入戰(zhàn)斗就被迫撤軍回京,。清朝末年,,有人建議從八旗軍中挑選壯丁加以操練,使之恢復入關時驍勇善戰(zhàn)的面貌,。而深知其弊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此時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回答說:選練八旗丁壯是多年前的老辦法了,,你們卻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無可練習,。
八旗軍的衰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官兵素質(zhì)低下八旗軍入關以后,尚武精神迅速失落,,好逸惡勞的現(xiàn)象到處蔓延,,直接導致了八旗官兵體能和軍事素質(zhì)的全面下降。人人耽于安逸,,優(yōu)游渡日,,很少把心思用在練功習武上,掌握良好的鞍馬騎射技藝的官兵越來越少,。1815年,,嘉慶帝閱看左右兩翼前鋒營官兵射靶,200人內(nèi)竟無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八旗兵每逢上操,、應差大都是雇人頂替。在皇帝和大臣都要出席的玉泉山閱兵大典上,,也是由仆人攜帶著兵器,,騎馬乘車趕赴演武場,儼然一副老爺兵的模樣,。當時京城中盛傳的謠諺“糙米要掉,,見賊要跑,雇替要早,,營營要少”,,說的便是這幫旗下大爺每次領歲米月糧時都要刁難發(fā)放者,,臨陣交鋒時唯恐奔逃不及,,操演檢閱時都要預雇替身,平日盡量少到營中當差巡城的情形,。上述不正?,F(xiàn)象的長期存在,必然使八旗軍中充斥人殘技疏,、羸弱不堪任戰(zhàn)之人,。清末甲午戰(zhàn)爭中,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部隊神機營赴山海關布防,。有人在蘆溝橋遇見他們,,但見“前二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則一十一二齡童子也,余多衣不周體,,蹲踞道旁,,不愿前進”。這樣的老弱殘兵當然不會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有什么作為,。
訓練形同虛設清朝建立以后,,逐漸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軍事訓練制度。但因承平日久,,這些制度實際上并無人認真執(zhí)行,。平日規(guī)定的每月練習步射、騎射,,每年合操,、考試大都草草了事。有的將領還肆意篡改條例,,減少訓練次數(shù),,減輕訓練強度。如乾隆年間廣州駐防八旗的火炮訓練時間就由每年4周減為2周,,射擊訓練的次數(shù)由10次減為5次,。有的駐防八旗部隊,甚至因操場被出租賺錢,,干脆取消了火槍和火炮的射擊練習,。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