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09:15:47 鳳凰歷史 許曄
照片版權(quán)所有,,請勿轉(zhuǎn)載
除了一位身著寬袍大袖,,頭戴發(fā)簪,,固執(zhí)地跪坐在蒲團上的男士,,我和這些漢服青年幾乎都是在咖啡館見面的,點的分別是茶,,奶茶,,拿鐵,,摩卡,匹薩餅,??Х葯C轟鳴著,制造出來自西方工業(yè)文明的轟響和醇香,。
雞年春節(jié)之后,,整個中國都浸潤在一種端莊典雅的文藝氣息中。央視一檔綜藝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成了春節(jié)假期后社交媒體上的關(guān)鍵詞,,決賽上奪魁的武亦姝一度取代了影視明星的位置,,成了炙手可熱的網(wǎng)絡紅人。
身著明制漢服的武亦姝
在《人民日報》一篇文章中,,作者將這位"滿足一切對古代才女的想象"的16歲少女稱為"漢服才女",并不吝贊美之詞:"長發(fā)披垂,,柳眉鳳目,,身材頎長,將一身漢服穿得飄逸出挑,,詩詞儲備豐富,,寫得一手好字,這位16歲少女的從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讀背景,,堪稱'顏值與才華齊飛'。"
中國似乎正在經(jīng)歷又一次的文化運動,,有些人將之稱為"東方文藝復興",。2017年1月25日,政府下發(fā)了《關(guān)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很多人感到興奮,,他們認為這是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契機。還有些人看到了商機--2014年,,南京大學國學教育中心開辦的"國學智慧與未來領袖"國學班,,授課內(nèi)容為《論語》精講、《弟子規(guī)》,、《孝經(jīng)》等,,4天的課程,價格是2000-4800元不等,。"國學現(xiàn)在變成了牟利的手段,,或者說大家可以售賣的商品。"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說,。
漢服青年中同樣彌漫著樂觀情緒,,尤其當官方對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出愈加濃厚的興趣,就如一位青年所說:"讓我們覺得還是有希望的,。"5年前,,我曾經(jīng)接觸過這些熱衷于推廣漢服的年輕人,他們中大部分是從全國各地來北京求學的大學生,。時至如今,,學生仍舊被認為是這場復興運動的主力。一位名為"月懷玉"的漢服商家說,,他們把服裝價格定得偏低,,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承受力,"如果學生買不起漢服,,那么漢服的推廣就會有很大的阻礙,。畢竟學生是漢服的生力軍。"
這一代中國青年的成長歷程中,,網(wǎng)絡無疑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全球化和信息共享似乎沒有如創(chuàng)始者們預測的那般,殺死國家的邊界,,反而在中國制造出了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比如翻越網(wǎng)絡防火墻遠征臺灣facebook的"小粉紅"。漢服青年同樣成長于全球文化沖擊本土的環(huán)境中,,以至于"漢服復興運動"本身,,就是起源于強烈的民族主義,雖然在十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這種原本不容置疑的"漢民族主義"概念已經(jīng)被消解和淡化,。
《大秦帝國》劇照——來源于大秦帝國官微
這場成立大會開了足足兩個多小時。地點在人大明德樓的一間教室,。三十來個人,,屋里有些擁擠,坐在窗邊的女孩打開窗,,讓北京冬日少有的清冽空氣流進來,。他們看上去都很年輕,最小的一位到今年9月才會成為高中生,。教室是以"博士生會議"名義借的,,為了至少外表上符合這個名頭,組織方通知開會的人不要穿漢服,。幾位女孩在外套和毛衣里穿了交領--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是漢族傳統(tǒng)服飾的典型特征--狡黠地繞過了保安的眼睛。
這是2017年2月26日,。兩個月前,,2016年冬至活動上,,"漢服北京"的實名成員們選出了第十二屆會長層。在北京地區(qū),,"漢服北京"算是最早的漢服社團之一,。社團脫胎于百度貼吧,成員們還是習慣性得把會長層稱為"吧務組",。
成立7年后,,這個組織已經(jīng)有了趨于成熟的制度--吧務組每年換選一次,候選人需報名,,通過監(jiān)督小組審核,,材料公示,發(fā)表競選演講,,最后由實名會員在冬至活動上投票選舉,。這屆吧務組宣布又增加了新的規(guī)則,比如"協(xié)會會長,、副會長連任滿4年者不得參加下一次會長層選舉",,參選人年齡從22周歲提高到24周歲。這套頗為現(xiàn)代民主化的制度設計者是剛剛當選的會長,,一名畢業(yè)于國際關(guān)系專業(yè)的公務員,。
他發(fā)表了一通極為公務員干部風格的講話,。經(jīng)過7年的發(fā)展,,這個組織的成員在分工和管理上顯得很嫻熟。在這次成立大會的會議材料上,,甚至有一句"探索改革部門科層制"--科層制,,這個概念來源于德國社會學家韋伯,一般被視為現(xiàn)代組織的最重要特點之一,。
一個女孩提議,,可以組織會員們穿上漢服,錄制關(guān)于自己職業(yè)的視頻,,比如辟謠醫(yī)學雞湯,,"我們是活在普通人里的。"他們極力塑造這樣的形象--即便身著古代的衣服,,思維與生活方式仍舊是現(xiàn)代的,,他們不是食古不化。
《大秦帝國》劇照——來源于大秦帝國官微
時間回到2001年,,"新唐裝"亮相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由東道主國家提供具有本土民族特俗的服飾,已經(jīng)成了APEC會議的一項約定俗成,。"新唐裝"立領,,盤扣,,在制作上也借鑒了西裝的做法,因國外把華人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遂命名為"唐裝",。衣服不再僅僅是布料的裁剪和縫合,而是一種寄托民族意識的文化符號,。在2002年的一篇評論中,,作者將"唐裝大熱"解讀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連續(xù)取勝激發(fā)起的民族豪情,助長了變傳統(tǒng)為時尚的消費心理",。他在文章最后寫道:"現(xiàn)在,,我們不是'離中國傳統(tǒng)遠了',而是更懂得如何珍惜傳統(tǒng),、貼近傳統(tǒng)了,。正如法國前總統(tǒng)德斯坦先生所言:'中國模式很可能在21世紀被很多國家參照。'"
"新唐裝"的走紅也引起了網(wǎng)絡爭議,。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教授袁杰英在2002年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說,,"唐裝"不是唐朝服裝的發(fā)展,而是滿裝的延續(xù)和改良,。在當時漢服青年聚集的網(wǎng)絡論壇上,,這幾乎是統(tǒng)一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楊娜在《漢服歸來》一書中寫道:"網(wǎng)友'華夏血脈'于2002年2月14日在艦船軍事論壇上發(fā)表文章《失落的文明--漢族民族服飾》,。這是當代第一次提出'漢民族服飾'的一篇主題性文章,。"
2003年,一個名為"漢網(wǎng)論壇"的網(wǎng)絡社區(qū)建立,,逐步吸引了眾多對民族意識感興趣的網(wǎng)友,。對他們而言,"民族主義"與主流媒體中的含義顯然有所差別,,它更偏向于傳統(tǒng)的定義--以自我民族的利益為基礎而進行的思想或運動,,準確來說,是"漢族民族主義",,而不是更廣泛意義的"中華民族",。這種激烈的傾向一度讓網(wǎng)絡討論變得極端,在當時的漢網(wǎng)論壇上,,"剃發(fā)易服導致漢服斷代"和"排斥滿清"成了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確",。他們把致力于漢服復興推廣的人稱為"同袍",這個稱呼來源于《國風·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激烈的情緒甚至逼走了一部分人,。2008年,,一部分北京網(wǎng)友離開了漢網(wǎng),創(chuàng)建了"漢服北京"貼吧,。黑貓是其中一位,。她和丈夫在一次漢服活動上認識,如今,,她即將擁有第二個孩子,。漢服青年們都會不自覺地把愛好延續(xù)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黑貓也不例外,。我問她,,如果有一天,孩子說他不喜歡傳統(tǒng)文化,,該怎么辦,?
"那很正常,你不喜歡就不喜歡,,不代表我一定要強迫你去接受我跟你爸爸的觀點,,你有你自己的想法,是你的事情,,也很好啊,。"她立刻蹦出了回答,語調(diào)輕快,。
《大秦帝國》劇照——來源于大秦帝國官微
自從2006年"十一"假期穿著藍裙子和薄紗大袖衫游了一趟大觀園后,,黑貓就一直關(guān)注于這場復興運動。她形容十幾年前的自己是個"中二少年",。2007年春節(jié),,北京地壇廟會上辦了個祭地儀式,,儀式仿的是清代的模式,,于是,她和十來個年輕人穿著漢服,,站成一排,,盯著祭臺,不說話,。周圍觀眾繞著他們走,,騰出了一大片空地。這場沉默的對峙一直持續(xù)到祭祀結(jié)束,,年輕人們的使命感得到極大的滿足,。
黑貓是北京人,在漢網(wǎng)上,總有人把北京叫"胡都",,她也沒怎么跟人吵過,,只是漸漸轉(zhuǎn)移去了貼吧。"我自己待著有時候不是很舒服,,后來慢慢更愿意在貼吧待著,。你作為一個北京人,天天看著(他們)說你這是韃子中心,,你這是胡都,,你們家那兒全是辮子,你自己也不會舒服,,對不對,?"
漢服青年們一直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華夏復興,衣冠先行,。"但首先,他們要說服愛國情緒同樣高漲的其他中國人,。
大眾媒體對漢服的報道逐漸增多,,態(tài)度卻顯得相當矛盾。2005年第33期的《中國新聞周刊》上刊登了兩篇關(guān)于漢服的文章,。當時接受采訪的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顧曉鳴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比較敏感,,這是他們一種心理內(nèi)在的渴望,是對過度洋化和盲目追趕西方時尚傾向的一種文化的反撥,。他們在尋找漢服,,尋找中國式的東西,貼近人性,、自然的東西,,尋找失落的自我和身份。"
但一年后,,20多名青年著漢服在八大處舉行加笄禮,,當時的北京《競報》報道稱,他們"在八大處門口邊打招呼邊寬衣解帶,,換上早已準備好的漢服游園登高,。" 隨后,,覺得此描寫十分不雅,,漢服青年小豐將《競報》告上法庭,。
2007年,,全國政協(xié)委員葉宏明在兩會中提議,,可以確立漢服為"國服",;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建議,應在中國的博士,、碩士,、學士三大學位授予時,,穿著漢服系列的中國式學位服,。
在2007年接受采訪時,葉宏明解釋說:"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漢語是中國的'國語',,因此確立漢服為'國服',既代表了漢民族的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漢文化的歷史沿革,,又能增強全國人民包括港、澳,、臺,、僑同胞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在當時的復興者們看來,,漢服登上"兩會"提案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種討論一直持續(xù)到4月,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聯(lián)合倡議書,,倡議2008年北京奧運會使用漢服"深衣"作為禮儀服飾。
2007年8月的央視節(jié)目《實話實說》,,討論奧運會禮儀制服和運動員入場服裝,,漢服,旗袍和現(xiàn)代時裝都在備選之列,。38分鐘的節(jié)目里,,漢服青年顯然并不愉快。"會不會不方便,?"這個問題至少被問了三次,。
臺上的人有些焦躁了,,她提高了音調(diào),,試圖辯解:"你覺得不方便是因為你沒有穿過。在我穿上漢服之前,,我和你有同樣的想法,。"
主持人哈哈笑著,試圖圓場。
當時在觀眾席上做"人肉背景"的黑貓,,十年后回憶起來,,還是有些憤懣:"他們故意找嘉賓來懟我們。"
現(xiàn)實令人挫敗,,而一些復興者們采取了更為激烈的行動,。2008年10月5日下午,歷史學者閻崇年在無錫簽名售書會上,,遭人掌摑,。閻崇年曾在CCTV百家講壇上主講《清十二帝疑案》和《明清興亡六十年》,而打人者"大漢之風",,并不將這次事件定性為"學術(shù)之爭",,在被拘留半個月釋放后,他對媒體表示"不后悔,,不道歉",,"打他之前我沒考慮任何目的,只覺得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 閻崇年關(guān)于"剃發(fā)易服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的言論,,顯然冒犯到了這些復興者們的"政治正確"。
直到如今,,這種"政治正確"依舊有人承下衣缽,。吳化之是"華夏文化研習會"的負責人,他是那種說話有很多宏大概念的人,,時而引經(jīng)據(jù)典,。他蓄發(fā),飲茶,,每天穿漢服,。因為最近感冒,他又在漢服里添了一件襯衫,。
《大明宮詞》劇照
他和三位"研習會"的工作人員一同住在位于居民樓的辦公室里,。大廳正中是茶席,靠窗位置擺著一圈沙發(fā),。他們有三排書柜,,書很雜,從《史記》到《國富論》,,從《漢武帝大傳》到《組織行為學》,,在中間書架的第四排,還擺著一本《貨幣戰(zhàn)爭》,。
吳化之對清朝保持極負面的批判態(tài)度,,他甚至把"中國人崇尚金錢和強權(quán)"歸因于滿清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在2010年接觸到漢服時,他覺得自己被"喚醒"了--那些讓他尊崇的漢服復興運動前輩們都是"悲情"的,。他仍舊堅持把漢服置于神壇之上,,但近來新加入的同袍們似乎讓他不那么滿意:"漢服運動一開始事實上是正本清源,現(xiàn)在隨著時間發(fā)展,,大部分人不知道漢服運動是怎么來的,。很多人就變成沒有主張,沒有核心價值觀,,沒有真正崇高理想的,,純粹穿著漢服的普通人。現(xiàn)在漢服運動也面臨這個問題,,已經(jīng)被虛無化了,。"
至少在2008年之前,大秦的觀點和吳化之有著一些共同點,。當時,,漢網(wǎng)和吉祥滿網(wǎng)兩家論壇的網(wǎng)友,總是口水仗打得不可開交,。大秦跟一位滿族網(wǎng)友線下約著見過,。在來之前,那人的女朋友還勸他別去,,怕跟大秦見了面會被打,。大秦帶了兩個人來,都是漢服同袍,。架沒打,,四個人只是約著吃了頓飯,"都是文化人",。雙方就歷史問題還是難以達成一致,,大秦覺得清朝強制剃發(fā)易服斷了漢服三百年;后者將入主中原視為祖先的榮耀,。飯吃完了,,誰也沒能說服誰。
大秦身材高大,,一位認識他的網(wǎng)友形容說,,他的臉長得像秦始皇兵馬俑。采訪那天,,他穿著一件交領長衣,,不仔細辨別,很容易把它當成一件時髦的大衣,。他記得第一次見到漢服的報道,,是在2003年北京電視臺早間新聞上,。三年后,,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網(wǎng)上,這個群體已經(jīng)變得相當龐大,。退伍后,,大秦成了一名婚禮策劃,專做漢式婚禮,。他崇尚秦人,,推崇務實主義,鉆研兩年西式婚禮后,,他把現(xiàn)代婚禮的燈光舞美又用回了漢式婚禮上,,因為"好東西是沒有國界。"北京漢服同袍的婚禮,,多半都是他來操刀,。
《大秦帝國》劇照——來源于大秦帝國官微
可無論是身份證上還是祖上,大秦都是回族,,上幼兒園時回家討火腿腸吃,,他還被姥姥教訓過。而那場和滿族網(wǎng)友的飯局,,四個參與者里沒有一個是漢族:"他是滿族,,我是回族,這邊一個胖胖的小丫頭是白族,,這邊的女孩也是滿族,,正白旗的,只不過身份證上是漢族的,。"
2006年漢服青年與《競報》的那場官司上,,大秦戴著回族小白帽,以回族的身份出庭作證,。事后,,這卻在漢網(wǎng)上給他引來了攻擊和微詞。
大秦自稱是"炎黃子孫",,尊重漢文化,。在他看來,漢式婚禮乃至于漢服推廣,,需要去漢族概念,,突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念。他舉了個例子:"漢字漢語只有漢族人能用嗎,?不是,,它是整個中國都在通用的語言,。"
大秦的想法代表著這場復興運動中很多人的觀點。在這一部分人看來,,那些悲情滿懷者早就落伍了,。2003年漢網(wǎng)上激烈的漢民族主義思想,已經(jīng)很難說服這些伴隨著網(wǎng)絡和全球化市場成長的年輕人,,他們面對的是從全世界涌入中國的科技,,電影,食品,,服裝和思想,。他們更樂意使用"找尋"這樣的詞匯,似乎要從歷史的故紙堆里找到能與強大的西方文明相對應的存在,。
2009年,,三月初三,上巳節(jié),,這群致力于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年輕人們聚集在玉淵潭公園,。那天,不是所有人都身著漢服,,在電商還未把觸角擴展到千家萬戶時,,很多人的第一套漢服都需要自己動手。如今成為吧務組副會長的魁兒說,,她是在那場活動上第一次穿上漢服,,"就一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對,,真的是穿上漢服的一剎那,,你感覺一下子就找到了什么。" 她今年24歲,,個子嬌小,,一根發(fā)簪把長發(fā)固定在腦后。我們約在海淀區(qū)一家咖啡館見面,,聊漢服的間隙,,她會嚼兩口披薩。她因?qū)懶≌f與漢服結(jié)緣,,自2009年吧務組成立,,幾乎一直全職承擔漢服北京的事務。同很多90后的同齡人一樣,,她逛漫展,,看網(wǎng)文,追日本動漫,比如《火影忍者》和《元氣少女緣結(jié)神》,。
"我們的三觀就是希望大家有個包容的心,,去宣傳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呼吁其他民族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但是現(xiàn)在的社會在慢慢淡化民族概念,,所以我們也不太去提,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團體里有激進的人,。" 她說,。這些"激進的人"指漢民族主義者,。
一些人抵制"漢服圈"的說法,,這意味著他們被框定在一個狹小的區(qū)域,遠離主流人群,。但在更為廣泛的公眾眼里,,這種著裝方式顯然未能成為一種主流。
"如今,,雖然它依舊歸屬于亞文化,,屬于非主流,但是這十三年來,,從無到有,,從一片反對與質(zhì)疑,再到部分被接受與人口,,已是今非昔比,。"在《漢服歸來》一書中,楊娜寫道,。但在很多漢服青年看來,,他們與網(wǎng)絡時代發(fā)展出的亞文化群體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比如cosplay,,蘿莉裝愛好者,。
"現(xiàn)在的二次元妹子融入進來之后,她們注重的就是這個衣服漂不漂亮,,就不是那么注重一些細節(jié)了,,比如說穿漢服不應該披頭散發(fā)。"魁兒說,。
詩詞大會上穿漢服的北大考古系文博學院的曹羽
被加諸衣服上的符號,,在變幻莫測的網(wǎng)絡時代中不斷遭到消解,成長于網(wǎng)絡時代的漢服同袍們也在經(jīng)受更加年輕的群體沖擊,。較之2003年的前輩們,,這些后來者似乎天生帶有后現(xiàn)代的解構(gòu)氣息。新的同伴帶進來了更多新的概念,,比如"入坑出坑",,"退圈了轉(zhuǎn)賣衣服",。他們通常更關(guān)注服裝的外觀,在網(wǎng)上,,一般被稱為"秀衣黨",。在很多漢服青年的眼中,"秀衣黨"是要被排除在外的,,抽離衣服的具體款式和傳統(tǒng)文化的外衣,,他們的行為邏輯與cosplay基無區(qū)別。
桃木并不清楚在這個群體中,,"秀衣黨"不算什么正面的存在,。但按照嚴格的定義,她也不算"秀衣黨",,因為她仍舊注重衣服的基本形制,,并小心翼翼地避開任何可能的影樓裝。
桃木曾經(jīng)擔任學校里漢服社團的社長,,除此之外,,她的身份還有動漫社前成員,《劍俠情緣叁》玩家,,《陰陽師》玩家,,cosplay愛好者。在被問到cosplay裝和漢服必須丟掉一件時,,她思考了一會,,說:"cosplay。"因為漢服可以日常穿,,但cospaly裝不會,。在衣柜里,漢服和牛仔褲是同樣的地位,。
第一套漢服是父母幫忙買的單,。父親覺得無所謂,母親卻有些微詞,,因為"玩漢服是玩物喪志",。她顯然更希望考上名牌大學的女兒能夠把精力放在專業(yè)上,"對你未來就業(yè)有用,。"
見到桃木時,,她正在幫社團招新,穿著一整套襖裙,,寶藍色上襦,,大紅色裙子,即便身處嘈雜的咖啡館里,仍舊引人注目,。于是在采訪剛開始沒多久,,一個男孩沖上來問:"同學,你們cosplay社怎么參加,?"
"這是漢服,,不是cosplay。"像是回答了數(shù)千遍,,桃木熟稔地回復,。
"有情侶裝嗎?"男孩身后是一位怯生生的女孩,,他們商量了片刻,,還是由男孩開口。
"如果有興趣可以加入我們漢服社,。就是看自愿,,你愿意穿就穿,,也不強求的,。漢服有很多店家專門做情侶裝的??梢栽谖疫@里報名,。"
他們雙方加了微信,或許這對情侶真的會報名參加漢服社,。
在之前的采訪中,,我?guī)缀鯁栠^每個人一個問題,你們怎么看"秀衣黨",?除了那位擔心陷入"漢服運動虛無主義"的情懷者,,其他人對這個群體也沒有什么負面評價:"在漢服復興的時候,我們恰恰也需要這些秀衣黨,,需要他們穿衣服去秀給別人看,,讓別人知道。很多人往往會被這些美觀的外在吸引,。當你被吸引來了之后,,會想去更深入地了解。這是一個契機,。衣服也好,,古琴也好,儒學也好,,只要接觸了其中一項,,你可能就會探索更多。"
《大秦帝國》劇照——來源于大秦帝國官微
但這給一些人帶來了困惑。當漢服從民族主義的神壇走下來后,,它又該被置于什么位置,?
在我聯(lián)系驢應鐘之前,他告訴中間人,,他與漢服同袍們主流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擔心會有礙文章的主題。驢應鐘在北京一所高校攻讀博士學位,,在2009年漢服北京首屆吧務組成立時,,他就已經(jīng)參與其中。他語調(diào)溫和,,用詞抽象且西化,,如他本人所說,有些"知識分子的通病",。
所有我見到的漢服青年,,身上多少都會有些傳統(tǒng)元素,一支發(fā)簪,,一件外衣,,或是玉鐲。驢應鐘穿著襯衫和毛衣,,這讓他看上去與對漢服毫無興趣的學生并無差別,。
驢應鐘加入了學校里的漢服社團,這位曾在"漢服圈常年混跡的老人"尷尬地發(fā)現(xiàn),,大部分社員們的談話,,他都無法插進去,"都是買買買,,哪家打折,,哪家上新,或者哪天一起去約拍,。"只有在給社團辦講座時,,他才能找回點存在感。這些新人大多不再是為了某種民族主義觀念而加入漢服社,,更多吸引他們的,,還是衣服本身的審美價值。
這讓他對漢服復興運動感到疑惑,。他還曾寫過一篇文章,,試圖討論漢服復興運動的路徑問題。他覺得,,漢服復興可能會走兩條路:要么把漢服納入"華夏禮樂衣冠"范圍內(nèi),,對中國傳統(tǒng)一整套觀念與生活方式進行全面復興,;要么,漢服復興者們承認自己只是多元社會中的一個小子集,,把漢服作為一種傳統(tǒng)元素進行推廣,。"這兩年,越來越明顯的一個路徑來看,,確實后一種的趨勢越來越顯現(xiàn)出來了,,它(漢服)被放在類似的文化圈,比如cos圈當中被理解,。"
這篇文章發(fā)在了漢服北京的微信公號上,,卻沒有什么留下深刻印象的評論,"大部分人其實都跟不上我這個腦洞,,我這個腦洞開得太大了,。"
他甚至懷疑起漢服運動本身的意義--這場最初興起于漢族民族意識討論的運動,雖然最終走向了更為去政治化的"傳統(tǒng)文化復興",,但在驢應鐘看來,,這種意義似乎也開始變得不再確定:"現(xiàn)在漢服運動真的是代表傳統(tǒng)文化嗎?穿傳統(tǒng)服裝一定就和傳統(tǒng)文化會捆綁在一起嗎,?從現(xiàn)實上來講,,漢服在一線城市是最火的,傳播也是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主,,在更為傳統(tǒng)的三四線城市甚至是農(nóng)村,,它完全沒有受眾。來大城市發(fā)展的青年,,要是穿漢服回到家中,如果他家是比較現(xiàn)代的,,父母都能夠接受這種行為,;但如果是傳統(tǒng)的家庭,他反而更不能接受,,覺得更不能理解,。"
難以否認的是,這場復興運動自始至終都是屬于年輕群體的,,即便會有些許年長者參與其中,,它的受眾大多還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成長起的年輕人。在《漢服歸來》一書發(fā)布的百份問卷調(diào)查中,,50歲以上的25名受訪者中,,只有5人認識漢服。而20歲以下受訪者對漢服的認知度達到81.3%,,"其中還有人可以指出我們所穿的漢服款式,、制作商家等細節(jié)特征",。
"有一部分人對傳統(tǒng)文化比較感興趣,比如考古,;還有部分人,,說句不太恰當,漢服經(jīng)常會跟二次元聯(lián)系在一起,,確實一部分玩Cosplay的也玩漢服,,玩漢服的也玩Cosplay。"桃木說,。她也是先接觸了二次元文化,,才慢慢對這些來自幾百年的服裝產(chǎn)生了興趣:"兼容并包,大家的興趣愛好多一點很好的,,沒有必要排斥什么,。"
社團納新那天,桃木身著藍衣紅裙走在校園林蔭道上,,總是引來路人側(cè)目,。這是校園社團的春季招新日,年輕人們穿梭在這條狹窄的道路上,。漢服社的攤位上,,一位身著明式道袍的年輕人在念誦《詩經(jīng)》。斜對面是動漫社,,一個動漫迷穿著和服,,他在扮演一款游戲里的主角安倍晴明。有人在散發(fā)傳單,。音樂社成員在賣力歌唱,。桃木抬腿走入那一群熙熙攘攘的年輕人里,立刻湮沒在花花綠綠中,,再也沒什么特別了,。
責編:昝桂芳 PN127
不讓歷史撒謊
鳳凰歷史出品
用歷史照亮現(xiàn)實
微信掃一掃
2017-02-19 17:21:190
2017-02-14 14:57:490
2017-02-14 14:23:470
2016-07-25 10:07:460
2016-07-12 14:10:540
2018-05-01 15:180
2018-04-01 12:360
2018-03-11 17:100
2018-03-04 20:320
2018-02-11 14:460
2018-12-26 18:230
2018-12-20 18:200
2018-12-17 17:110
2018-12-11 16:130
2018-12-07 13:280
2018-12-30 20:030
2018-12-30 16:320
2018-12-30 16:310
2018-12-30 15:320
2018-12-30 14:520
2018-12-04 10:410
2018-12-01 11:450
2018-12-03 13:390
2018-11-30 01:020
2018-11-27 20:030
2018-11-30 17:160
2018-12-01 16:230
2018-11-27 07:160
2018-11-26 13:530
2018-10-18 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