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10:22 鳳凰歷史 弗里曼
10月11日,,中國隊球員張玉寧(中)在球隊失球后表情沮喪
國慶假期前后,,中國足球隊又一再給廣大中國球迷添堵了。先是在國慶假期中主場敗給小組最弱對手敘利亞,,接著客場毫無懸念的又輸給了烏茲別克斯坦,,國足的戰(zhàn)績一次又一次刺痛了國人的心。曾幾何時的中國足球雖然不是世界強隊但是在亞洲還是領先的存在,,但是自2002年首次打入世界杯正賽之后,,國足的水平和戰(zhàn)績就和東亞的鄰居們漸行漸遠,。不但亞洲一流早已不是,亞洲二流也算不上了,,甚至創(chuàng)造過主場慘敗泰國青年隊1:5的恥辱,。
國足曾慘敗泰國青年隊
那么,是什么造成中國足球每況愈下的處境,?
我們先把目光回轉到90年代以前,,此時中國依然是亞洲地區(qū)的強隊。至少和日本相比是占據了上風的,。
但是,,隨著日本93年正式足球職業(yè)化,中國于94年正式推出職業(yè)聯賽,,雙方的戰(zhàn)績卻開始逆轉,,進入九十年代后中國隊對日本就變得敗多勝少。2000年后,,隨著日本對成為世界杯正賽??秃洼喠髯f的亞洲霸主,中國足球隊別說和日本隊對抗,,就是能在正式比賽中遇到日本正牌國家隊都已經是一件難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懸殊的差別,?按理雙方職業(yè)化是前后腳的事情?。?/p>
2002年韓日世界杯賽場上的中國隊
統(tǒng)觀數年來國家足球隊的比賽,,我們可以看到,,打入2002年世界杯正賽的那支中國足球隊,是國家隊水平的巔峰,,此后便一落千丈了,。
那最關鍵的一點那便是--后繼乏力。準確地說就是青年人在橫向對比上無法和日本相比,。這不得不提到很重要的一點了那就是青年足球運動員的訓練體制,。
中國足球的青訓的模式大致有四種:一種是類似日本的職業(yè)俱樂部或者由俱樂部主辦的少兒足球訓練學校。第二種是省級,、解放軍,、行業(yè)體協(xié)全運會代表隊和市級別城運會代表隊訓練體制。第三種為業(yè)余俱樂部訓練體制,、第四種為各類足球學校青少年訓練體制,。
少兒足球訓練
雖然中國的訓練機制看似多樣化,但是訓練系統(tǒng)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的--中國足球出現目前窘境的原因恰恰正是新舊體制的交替不完全導致的潰敗--青訓系統(tǒng)無法繼續(xù)想成年隊提供高水平的年輕隊員,,后繼乏人之下,,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中國足球隊水平巔峰的2002年打入世界杯正賽的那批隊員,,恰好是計劃經濟時代各地體校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最后一代球員,。過去以行政體制為根本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逐漸地轉變成為類似發(fā)達國家的市場依托模式。以為國家爭光為目的的舉國系統(tǒng)在80年代后因為戰(zhàn)略調整不得不放棄了足球,。過去輝煌的后備人才提供基地--業(yè)余體校迅速地衰退了,。過去赫赫有名的重點學校甚至都出現了招生不滿的狀況。但是作為新系統(tǒng)的俱樂部模式卻又沒能起到主渠道的作用,,其中原因錯綜復雜,,并不能單純歸罪于俱樂部對后備人才的不重視。實際上,,這背后有深刻的歷史原因,。
部分俱樂部隊徽 來源網絡
中國足球雖然也有類似日本一樣的縣、市,、省每年舉行的優(yōu)秀的苗子培訓,,但是培訓機構的作用只是像農夫割麥子一樣,"收割"這些成熟的"大麥"而已,。對于去"播種"新的麥子缺乏興趣,。到最后發(fā)現,在沒有飽滿粒圓的優(yōu)秀麥子可供選擇時,,只能每年在日漸干癟的麥子中挑出相對干癟不那么明顯的來湊數,。
中超標志
而反觀日本,在實行職業(yè)化之后,,日本馬上在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培養(yǎng)上實現了與職業(yè)化相配套的"足球俱樂部訓練中心制度",。這是日本足協(xié)根據日本青少年的身體條件、日本的國情,、日本本身的足球氛圍和基礎量身定做的,。
日本訓練體系分為四級,即"地區(qū)訓練中心"這個覆蓋了日本所有的地區(qū)(相當于我國地級市),;二級訓練中心為47個"都府道縣訓練中心"(相當于我國中央直轄市或者省一級),;三級訓練中心是九州的"地域訓練中心"(相當于我國華東,華北,,華南),;最后是四級中心即"國家訓練中心"由日本足協(xié)直接組織和管理。
日本少兒足球訓練
通過這個中心,,日本每年都要對17歲,、14歲、12歲等各個年齡段的全日本的足球運動員進行一到兩次的集體訓練,,以選拔各個年齡段的優(yōu)秀苗子進入國家代表隊,。
1996年后日本足球協(xié)會強調情報信息的準確一致性和知識共有化,,以研究會的形式討論和研究關于如何強化日本足球的問題。其涉及的面積非常廣泛,。以新的足球理念對照,、分析、研究和評價日本足球最需要克服的困難,。
日本足協(xié)標志
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于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培養(yǎng)是非??茖W的。有目的性,、有組織性,、有計劃性。訓練中心制度能保證各地球員得到科學的系統(tǒng)的技術訓練和身體訓練,,優(yōu)秀的青少年選手獲得更高層次的培養(yǎng)的機會,,直至選拔進入國家訓練中心。同時期研究會模式讓訓練理念能夠實時更新更加貼合日本足球的現狀,。
曾有人講中國足球的衰落歸"市場化",。這其實并不準確,真正嚴重的是"市場化"背后的問題,。我國的職業(yè)化其實不晚,,和日本比也就是前后腳的事情。但是卻存在著后備乏力,,一代不如一代的問題,。這個問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曾經在人口流動性遠不如今天的前職業(yè)化時代,,大工業(yè)化基地穩(wěn)定的工業(yè)人口是足球人口最鐵桿的保證,。例如遼寧和上海,,稍微熟悉中國足球史的就會清楚過去幾十年這兩地給中國足球輸送了多少國腳,。
不過時至今日東北人口日趨老齡化,而上海本地工業(yè)人口又早就被外來人員取代,。過去那個最堅實的基礎早已不復存在了,。
而原本建立在穩(wěn)定的工業(yè)人口之上的體校模式,為從前的中國足球提供了穩(wěn)定的后繼人才,。由國家提供資金,、場地和教育資源的體校讓身體素質達到要求且愿意從事足球的孩子從起步起就不用為"沒錢訓練"發(fā)愁。
本來,,由于國家開辦的體校體系,,一些學習不好家境也不好但是身體素質不錯的學生就會去讀體校。這其實也算是給注定高考失敗的學生一條出路,。
但"職業(yè)化"后,,本應相應建立起的青訓體系并未建成,,"學踢球"成為一項昂貴的賭博。據調查足球學校的月收費沒有低于1000人民幣的了,,但是愿意讓孩子去踢球的家庭大部分月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這樣,就堵死了很多窮人家孩子的足球夢,。
某足球學校費用 來源網絡
并且,,在中國家長的傳統(tǒng)意識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依舊是絕對的主流思維,。中國人在荷甲最年輕的球員--張玉寧的父親張全成就說過,,在同一期人里"張玉寧還不是這些小孩子里面最有天賦的。"他至今對一個出生于1995年,,叫王晨的小孩耿耿于懷,。他對于這個孩子的評價是"左腳,真正的天才,。"然而,,這位真正的天才,最后父母還是讓他上初中,,放棄走職業(yè)足球的道路,。"我花了三年時間,前后談了不下十次,,希望他父母可以讓他繼續(xù)練下去,,可惜啊,無能為力,。"
并且家境很好的學生家長也很少會讓自己孩子選擇踢球作為職業(yè),。除了傳統(tǒng)觀念外還有"獨生子女政策"的關系,畢竟足球是公認的高劇烈對抗運動,。事實上已知的大眾運動中出現傷殘率最高的運動正是足球,。將心比心沒有哪個家長忍心如此。結果就是想踢的踢不了,,踢得了的不想踢,。
足球是高強度對抗運動難免受傷
隨著國家資金的撤退,同時帶來的還有教練員的問題,,如上所述過去的球員主要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才去當得球員,,可想而知其文化素養(yǎng)很多是不過關的。偏偏退役的球員是現代球員的教練來源,。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并造成了兩大問題:其一,因為自身文化素質較差,,不善于教育,,不會因材施教,,對于小球員的指導效果大打折扣,導致青年球員基本功不扎實,。
其二,,在國家斷絕了大筆資金注入后,這些教練員就不得不需要額外的收入來維持生計并支撐更高的消費,。于是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就出現了,,而在年輕球員篩選這種教練員直接決定小球員未來職業(yè)前景的關口,更是形成了各種"潛規(guī)則",,不塞好處不能升高年齡段隊乃至一隊甚至已經成為江湖規(guī)矩,。以至于曾爆出有小球員因家貧無力負擔"好處費"逼得球員母親對教練行性賄賂的丑聞。
在這種環(huán)境下,,決定年輕球員能否繼續(xù)走足球之路的,,很大程度上就不再是個人的足球水平,而是一系列場外因素,,金錢因素,。不能實現"優(yōu)勝劣汰",只能讓青年球員的水平大打折扣,。
一代不如一代,,不就是這種環(huán)境下自然而然的情況了嗎?
中國足球何日出頭
這種環(huán)境下什么樣的好球員才能踢出來,?上文所述的小張玉寧家庭屬于非常特別的存在,。2002年世界杯,在目睹中國隊在世界杯被打的一敗涂地后,,張玉寧對張全成表示:"我要去踢球",。正好其父親也是鐵桿的球迷,本人在前往上海之前是做外貿生意的,,為了他兒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但是在上海卻一度有著八套房產。富裕家庭的全力支持,,加上本人又非常"想要",,才成就了這位"荷甲最年輕的中國人",。他的境遇,,可以稱為萬中無一了。
然而就算是運氣不錯遇到了愿意踢球,,家境也可以的的球員,。要出人頭地依舊非常辛苦中國選拔種子選手的方式可以說就是幾千年前的老一套模板。也就是"伯樂相馬"的模式,,可以說能不能遇到"伯樂"就看你運氣了,。2002年,,張全成帶著兒子張玉寧去上海,是沖著康信德老先生去的,。這位至今張全成仍然尊稱為"康老師"的人,,曾經在上海的平涼路小學,帶出過上海灘赫赫有名的鞠李瑾,、李中華,、申思、虞偉亮,、吉祥兄弟等,,退休后在浦東新區(qū)仍然從事自己的青少年培訓工作??梢哉f基礎就已經鋪好了,。之后一路過去遇到了不少好教練,而且作為浙江人有做過康信德的幫助自然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
張玉寧
指望每個有天分的青少年能擁有小張玉寧這樣的家庭,、人脈和運氣實際是癡人說夢,換句話說,,小張玉寧走出來的基本是一條不可復制的道路,,那么又如何能帶來大量高水平的成才球員?
回頭看日本,,日本足球青訓方面早已使用了"淘汰制",。前文所述其分為三個階段從低年齡到達高年齡的時候往往需要淘汰掉三分之二的成員。沒有了中國的"人情"和"運氣",,一步步走來更多的是看各自的實力,。日本本身是一個"全民中產"的國度,日本不少家長選擇讓子女留學去歐洲或者拉美從事足球的學習和訓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孩子都是自費去的,。同時也有不少日本教練員認為日本國內的環(huán)境其實不錯,無需將子女送去國外培訓,,可以先在國內進行系統(tǒng)訓練,,等到假期再去國外的先進足球國家學習,等到高中以后再去國外長期學習(時間約一到兩年),。
可以說中國足球遇到的問題,,在日本為其職業(yè)化足球設計的青訓體系中都不存在。
或許只有改變整個足球"市場"才對得起眾多的球迷
所以中日足球拉開差距本質其實是雙方的市場環(huán)境和人文傳統(tǒng)以及整個體系的差距,,中國足球若想反超需要的不僅僅是"足球"本身,,而更是一個"市場"。現在中國男足糟糕的表現不過是表象,背后一連串人才選拔青訓體制與職業(yè)化的脫節(jié),,與社會的脫節(jié),,與市場的脫節(jié),與現實的脫節(jié),,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責編:馬亞旭 PN097
鳳凰歷史精品欄目
用歷史照亮現實
微信掃一掃
2016-09-29 13:020
2016-09-28 09:420
2016-09-27 10:390
2016-09-20 17:320
2016-09-18 17:300
2018-05-01 15:180
2018-04-01 12:360
2018-03-11 17:100
2018-03-04 20:320
2018-02-11 14:460
2018-07-16 11:140
2018-05-22 16:250
2018-05-03 20:500
2018-05-03 20:400
2018-05-03 20:280
2018-12-30 20:030
2018-12-30 16:320
2018-12-30 16:310
2018-12-30 15:320
2018-12-30 14:520
2018-12-04 10:410
2018-12-01 11:450
2018-12-03 13:390
2018-11-30 01:020
2018-11-27 20:030
2018-11-30 17:160
2018-12-01 16:230
2018-11-27 07:160
2018-11-26 13:530
2018-10-18 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