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16:38:21 鳳凰歷史 陶禹廷
張獻忠,,陜西定邊縣人,,明末流寇頭目。他一生蹂躪明朝多個省份,,從民間搜刮了海量的金銀珠寶,。2017年3月20日,,四川省彭山江口打撈出各色貴金屬文物一萬余件,據考證均為張獻忠搶掠所得,。至此,,從清代就流傳于民間的“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被驗明屬實。據考古學家估計,,這些文物只占張獻忠劫掠總額的一小部分,,尚有大批金銀沉睡于江底。明代史料稱張獻忠在蜀地搜刮逾千萬,,足見這筆寶藏的數額之大,。事實上,除了“江口沉銀”外,,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中還有許多類似的神秘寶藏,,等待著喚醒它們的幸運兒出現。
不知所蹤的新朝黃金
居攝二年(公元7年),,攝政西漢朝廷的外戚王莽開始推行幣制改革,。他一方面模仿周制鑄造錢幣,一方面又收繳了民間流通的黃金,,試圖強行規(guī)定錢幣價值,。到王莽執(zhí)政末期,朝廷府庫里收繳的一萬斤一匱的黃金已多達六十余匱,,約相當于170噸,。
王莽畫像資料圖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新”,。這位新朝皇帝登基后推行復古改制,企圖通過恢復周禮來一舉解決西漢末期的各種社會問題,。結果改革不僅沒有成功,,反而激化了官民矛盾。尤其是王莽的經濟政策,,初衷本是為了緩解貧富分化,,具體實施后卻加重了人民負擔。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地區(qū)因饑荒而爆發(fā)綠林起義,。天鳳五年(公元18年),,山東莒縣又爆發(fā)赤眉起義。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二月,,綠林軍擁立漢室后裔劉玄為帝,,宣布恢復漢朝,定年號為更始,。同年三月,,起義軍在昆陽之戰(zhàn)中一舉擊敗王莽的主力,并于十月初一順勢進攻長安,。長安城內達官顯貴爭相逃亡,,部分市民因害怕被攻城部隊劫掠,集聚到宮外喧嘩縱火,,想逼迫王莽投降,。三日,王莽與百官逃到漸臺死守,,被漢軍團團包圍,。雙方先以弓箭對射,之后短兵相接,,守衛(wèi)王莽的官員和將士紛紛戰(zhàn)死,,王莽本人也被商人杜吳擊斃。漢軍士兵為了爭功,,將王莽碎尸萬段,,僅有頭顱保存完好。
王莽和他的新朝只維持了幾十年就滅亡于復古改制的幻覺當中,,然而這個王朝卻給史學家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新朝府庫貯藏的上百噸黃金,,在后來的歷史記載里竟不知去向。假如府庫里的黃金是被起義軍瓜分殆盡,,必定會迅速流入民間,。但不僅《漢書》等史料對此絕口不提,東漢的市場交易和宮廷賞賜也鮮見黃金的身影,。中國從此步入“金荒”時代,,只能靠銅鐵來彌補貴金屬貨幣的不足。一種相對合理的解釋是,,新朝黃金在長安陷落前已經被秘密轉移到某個隱蔽處,。170噸黃金雖然價值駭人,體積卻并不大,,隨便一間家用車庫就足以容納,。如果黃金被藏匿后,知情者又恰好和王莽一同死于亂軍之中,,那么這筆寶藏的確有可能長期隔絕于世,。
王莽藏金的疑問在古代就已引起學者注意,,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關注過這個問題,,并在《仇池筆記》“論金鹽”一片中得出“頗疑寶貨神不可知,,復歸山澤耶。”的結論,。
黃巢的大量財寶哪去了
黃巢,,曹州冤句人,唐末流寇頭目,。大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黃巢出生于一個殷實的鹽商世家。他武藝高強,,擅長擊劍騎射,,同時又粗通文墨,有一定詩文修養(yǎng),。成年后,,黃巢曾投身科舉,但屢試不中,,因而對晚唐的國家體制心生怨恨,。咸通末年,河南大饑,,當地叛亂蜂起,。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濮州人王仙芝在長垣舉兵造反,,掃蕩曹濮二州,,俘虜上萬人,勢力日益強盛,。他發(fā)布檄文,,聲討朝廷腐敗不公。黃巢本來就對朝廷不滿,,遂招募數千人馬響應王仙芝,。
黃巢畫像 資料圖
黃巢與王仙芝輾轉各地流動作戰(zhàn),所過州縣燒殺焚掠,,幾乎將活人屠盡,。官軍前來堵截,他們就把沿途搜刮的財物遺棄在路上,。官兵忙于爭奪財物,,根本沒功夫追趕。后來,,王仙芝兵敗被殺,,余部的一支由尚讓統(tǒng)領,,與黃巢部在亳州合流。眾人推舉黃巢為黃王,,號“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繼續(xù)和朝廷對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黃巢集兵數萬(號六十萬)攻克洛陽,直取潼關,,唐朝上下陷于一片混亂,。皇帝大臣紛紛逃亡,,黃巢順利攻入帝都,,聲威達到極盛。不過,,隨著各路勤王軍陸續(xù)抵達,,攻守形式逐漸逆轉。黃巢在連吃敗仗后見關中難以固守,,便率軍向東北逃竄,,最終在山東狼虎谷為部將所殺。
黃巢所部多年移動作戰(zhàn),,范圍遍及大半個唐代中國領域,,說過多富庶之地,還曾攻下唐代海外貿易的第一大城廣州并搶掠一空,,在此過程中被殺的海外胡商就達數萬,。最后更曾入長安稱帝,這一路以來洗劫搜刮的財寶在黃巢敗亡后卻杳無影訊,。在今天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距離縣城兩公里左右的六都鄉(xiāng)有一座三百多米高的小山。相傳黃巢曾將劫掠所得掩埋于此,,故當地人稱其為“黃巢窯”,。黃巢窯內部有一座石窟洞,名老虎洞,,深不見底,。由于黃巢藏寶的傳說年代久遠,又缺乏史料佐證,,后人已經很難驗明其真?zhèn)?。但黃巢的確曾路過江西,且其流動作戰(zhàn)的特點也經常需要為保障機動性而拋下金銀財物。黃巢窯是否真的藏匿著一筆數額不菲的古代寶藏,,尚未可知,。
下落不明的李自成寶藏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號大順,。三月,大順軍攻克京師,,明思宗朱由檢自縊于煤山,。在控制北京后,,李自成開始以助餉為名勒索城內富戶繳納金銀,,規(guī)定“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署而下則各以千計”,。帝都的勛貴,、高官共八百余人,一齊被解送至劉宗敏營中逼捐,,其余商賈等亦遭牽連,。為了讓這些有錢人乖乖就范,大順軍動用夾棍,、炮烙等各種酷刑,,許多人被拷打致死。據稱,,先后總計敲詐出七千萬兩白銀,,其中“侯家什三,閹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這筆錢財畢竟來路不正,為了遮羞,,李自成的部屬便散布謠言稱皆得自皇家內帑,,這也正是崇禎內帑藏銀千萬的謠言來源)。
李自成畫像 資料圖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軍東進,,征討吳三桂。吳三桂與清軍聯合,,在一片石戰(zhàn)役中重挫大順軍主力,。李自成逃歸京師后僅余三萬人,自覺堅守不住,遂棄城西亡,,準備撤回關中,。出發(fā)前,他命人把拷掠所得的黃金,、白銀都熔煉成餅狀,,每餅千金,約有數萬餅,,用騾車運回西安,。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二月,清軍攻克潼關,,關中無險可守,,李自成不得不放棄西安,從武關進入襄陽,,朝武昌逃竄,。清軍兵分兩路,窮追不舍,,數次大戰(zhàn)后,,李自成的人馬或降或散,所剩無幾,,退入九宮山,。九月,李自成留侄子李過守營寨,,親自率領二十名騎兵往山中尋覓糧草,,為當地民團所殺。
從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棄守北京算起,,到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喪命九宮山為止,,李自成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把手頭的七千萬兩白銀全部花光,。而且這七千萬兩白銀重達兩千多噸,對急于逃命的李自成而言,,也無法隨軍運輸,。要想盡可能保住這筆錢財,只能選擇把其中的大部分埋藏到避人耳目之地,,將來形式轉好后再行收回,。
明末到現代,大順軍當年所到之處,,各地都有關于李自成寶藏的傳說,,一些地方據說還發(fā)現了李自成大順軍遺留的金銀,但這批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數額最大的藏寶,直到今天尚未現世,。
人間蒸發(fā)的石達開寶藏
石達開,,廣西貴縣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十三歲時就能文能武,,頗具才氣。咸豐元年(1851年)九月,,太平軍于永安建制,,被封為翼王。他自追隨太平軍起事以來,,勇猛善戰(zhàn),,累立奇功,頗令清軍畏懼,。左宗棠曾評價他:“(石達開)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是太平天國處理外部事物的主心骨,。
石達開雕像 資料圖
然而,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九月爆發(fā)的天京事變,,卻把這位關鍵人物逐出了太平天國的核心系統(tǒng),。當時,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不和,,命北王韋昌輝誅殺東王,。韋昌輝不僅殺死楊秀清本人,更將東王府兩萬多人屠戮一空,。翼王石達開從外征戰(zhàn)歸來,,責備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想鏟除石達開,。石達開有所察覺,,連夜逃離天京。韋昌輝未能擒獲石達開本人,,便殺盡了翼王府的家屬,。
石達開逃出天京后,洪秀全處死韋昌輝,又把他請回天京主持政務,。石達開不計私怨,,追究韋昌輝責任時不連坐其親族,讓天京慌亂的民心逐漸安定下來,。但東王楊秀清死后,,翼王獲得天國上下的廣泛支持,聲望日隆,,引起天王猜忌,。天王不僅處處提防翼王,甚至圖謀加害,。為大局著想,,防止內訌復生,石達開不得不率部離開天京,,再次出走,。
雖然石達開遠離了太平天國的行政核心,在外卻依然為天國盡心征戰(zhàn),。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他率軍入湘,直取湖南腹地,。在清軍的重兵圍剿下,,石達開不得不退入廣西休整。兩年后,,他自桂林北上,,計劃從湖北入川,在易守難攻的蜀地建立據點,。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四月,,石達開率部渡過金沙江。五月,,抵大渡河,。此時,太平軍尚有三四萬兵力,,對岸并無清軍設防,。石達開本欲搶渡,怎奈當夜河水暴漲,,根本無法抵達對岸,。等到清軍趕到,太平軍渡河已無可能,。清軍參將王松林往石達開處游說,,勸其投降以保全軍,。此時太平軍糧草用盡,后有追兵,,陷入絕境,。為保全部屬性命,石達開不得不親赴清軍營中投降,。但清軍卻沒有對他余下的部屬留情,,除少數老幼外,盡行屠戮,。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二十七日,,石達開在成都被處以極刑,受千刀而死,。他死前凜然不懼,,全無茍活求全之意。以至于圍剿他的清朝官員劉蓉都稱贊他:“梟桀堅強之氣溢于顏面,,而詞句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語。”
石達開死后,,清軍雖然突襲了他麾下殘余的太平軍士兵,,卻未能發(fā)現任何財物,不禁令人生疑,。自出走天京以來,,石達開行軍萬里,轉戰(zhàn)數年,,期間不可能不囤積財物以為軍用。而四川百年間一直流行著有關于石達開藏寶的傳說,,恐非無中生有,。事實上,民國時期從高級官員到普通民眾,,都打過石達開寶藏的主意,。比如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劉湘,就曾在石棉縣紫打地境內進行過挖掘,,但結果卻只挖到部分殘缺物品,。后來當地山洪暴發(fā),地貌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挖掘難度大幅提高,,搜尋石達開寶藏一事乃無果而終。
這些傳說中的寶藏千百年來以傳說和民謠的形式在民間流傳,,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在張獻忠沉銀現世之際,也希望它們能盡早出世,。
責編:昝桂芳 PN127
鳳凰歷史精品欄目
用歷史照亮現實
微信掃一掃
2017-03-28 16:18:100
2017-03-27 16:18:180
2017-03-24 14:00:480
2017-03-22 14:31:120
2017-03-21 15:45:070
2018-05-01 15:180
2018-04-01 12:360
2018-03-11 17:100
2018-03-04 20:320
2018-02-11 14:460
2018-07-16 11:140
2018-05-22 16:250
2018-05-03 20:500
2018-05-03 20:400
2018-05-03 20:280
2018-12-30 20:030
2018-12-30 16:320
2018-12-30 16:310
2018-12-30 15:320
2018-12-30 14:520
2018-12-04 10:410
2018-12-01 11:450
2018-12-03 13:390
2018-11-30 01:020
2018-11-27 20:030
2018-11-30 17:160
2018-12-01 16:230
2018-11-27 07:160
2018-11-26 13:530
2018-10-18 09:410